首页 理论教育 乳腺纤维腺瘤术前做什么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术前做什么检查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高发年龄为18~25岁。另外,雌激素水平不高,但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也会造成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青春期致密型乳腺及25岁以下的青年,由于乳腺纤维腺瘤中乳腺组织成分较少,缺乏对比,往往肿块显示不良。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纤维腺瘤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此外,尚有中医中药治疗和激素疗法等病因治疗,但激素治疗临床上不常用。

(三)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高发年龄为18~25岁。病理上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1.病因与机制

乳腺纤维腺瘤详细的发病机制不详,一般认为,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另外,雌激素水平不高,但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也会造成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高脂、高糖饮食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2.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大体标本可见: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腺瘤一般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质韧、有弹性,可有完整包膜。当其纤维成分较多时,瘤体切面质地均匀,灰白色,质地韧,富有弹性;若上皮成分较多时,则呈淡粉红色,细颗粒状,质地偏软。镜下观察,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互相关系可分为三型。①管内型,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上皮下平滑肌组织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弹性纤维成分,病变可累及一个或数个乳管系统,是弥漫性增生。②管周型,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性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性纤维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也不呈黏液变性。③混合型,一个肿瘤中两种以上病变同时存在。

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一般不伴乳房疼痛和乳头溢液;其大小性状一般也不随月经周期变化。一般认为,有少数病例可发生纤维成分的肉瘤变,而极少有发生上皮成分的癌变。

临床检查时能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以1~3cm者较为多见,亦有更小或更大者,偶可见巨大者(30cm)。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触之有滑动感,无触痛。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肿块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有迅速增大的情况出现。

3.实验室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时,肿块呈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的肿物。内部呈均匀分布的低回声,后方回声多数无变化,部分可增强,如有钙化,后方有声影。

(2)X线检查:单发的乳腺纤维腺瘤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以等腺体或稍高腺体密度为主,边缘光滑、锐利、整齐,大小多在1~3cm之间,一些肿瘤的形态也可呈半球圆形、花瓣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钙化表现较为少见,钙化可为圆形、中空、点状、融合状或碎石状。肿块周围由于脂肪组织的挤压,可出现1mm宽透亮环(亦称透亮晕)。肿块经X线测量,其大小常较临床测量略大或等大。多发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大小不等、密度均匀的阴影。青春期致密型乳腺及25岁以下的青年,由于乳腺纤维腺瘤中乳腺组织成分较少,缺乏对比,往往肿块显示不良。乳腺巨纤维腺瘤的X线表现为孤立的、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有透亮环,多伴有附近的血管增粗、曲张。不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较难与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腺病鉴别,表现为不均匀的致密影,无明显边界,甚至可在乳腺摄片时无任何阳性表现,被称为炎性纤维腺瘤。

由于乳房是位于体表的器官,所以发生在乳腺的纤维腺瘤,其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纤维腺瘤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及其他影像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可作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最终明确诊断。

4.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此外,尚有中医中药治疗和激素疗法等病因治疗,但激素治疗临床上不常用。

一般来讲,对于双侧多发的年轻女性患者(<20岁),如果肿块生长缓慢或肿块较小可以定期观察随访;如果发现近期腺瘤持续长大,则可择期手术;如果准备妊娠,其腺瘤在1cm以上,亦可考虑在妊娠之前将其手术切除;如果在妊娠哺乳期新出现的腺瘤,则首先观察其肿块生长情况,对于肿块生长迅速者,应立即手术。尽管乳腺纤维腺瘤中仅有极少的恶变比例,但临床处理时,还是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上,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女性,且肿块在2cm以上,原则上应予以手术切除,并做术中冰冻切片;对于术后于原处又复发的病例应警惕其恶变,原则上仍应手术切除,手术时既要考虑尽可能避免乳腺组织的损伤,也要兼顾乳房的外形美观。

乳腺纤维腺瘤中医称之为“乳核”;以往也曾称其为“乳癖”,所以在许多中医书中见到的“乳癖”,有一部分指的是乳腺增生,还有一部分则指乳腺纤维腺瘤。为了避免两者命名上的混乱,现已将其规范为乳核的范畴。中医认为乳核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血瘀痰凝所致。

中医治疗乳腺纤维腺瘤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施以不同的处方用药,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同时给予一些消块散结的中药,以达标本同治的目的。对于肝气郁结型,治疗以疏肝解郁,消块散结为主,常用逍遥散加减等方。对于血淤痰凝型,治以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为法,可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等方。

除了辨证论治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如小金丹、小金片等,以及各医院根据单方验方自制的院内制剂,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复查。中药外治疗法也有一定疗效,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忌擅自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