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其他少见的乳房良性肿瘤
1.乳房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脂肪瘤是最常见的一种体表肿瘤,它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背部、四肢,发生乳腺者较少见。
病理学观察,乳房脂肪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其间有纤维组织间隔,外有薄层纤维组织包膜。临床表现同其他一般体表脂肪瘤。本病常为中年以上妇女,乳房较丰满、肥胖,常为无意中发现,无疼痛,无乳头溢液及其他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肿瘤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一般为3~5cm,大者可达10cm以上,质软,边界清楚,活动,肿瘤不与皮肤及胸壁粘连。肿瘤生长缓慢。超声检查,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均匀,中至高回声。X线检查,见圆形或分叶状透亮区,周围有较纤细而致密的包膜,肿瘤大小常在3~4cm,无钙化、皮肤增厚等表现。
关于本病的治疗,对于较大者或生长较快者可行手术切除,一般切除后不复发,对于生长较缓慢、较小者的肿瘤允许观察随访。
2.平滑肌瘤
乳房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乳房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及细胞来源的不同,病理上将乳房平滑肌瘤分为三型:来源于乳晕区皮肤平滑肌者称为浅表平滑肌瘤;来源于乳腺本身血管平滑肌者为血管平滑肌瘤;来源于乳腺本身血管平滑肌和腺上皮共同构成的腺样平滑肌瘤。病理学观察,平滑肌瘤由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组成;血管平滑肌瘤由平滑肌和厚壁血管构成;腺样平滑肌瘤在平滑肌瘤细胞之间夹杂着数量不等的乳腺小管状结构。临床表现,位于真皮者表面皮肤隆起,略呈红色,局部有痛感或有压痛。位于乳腺实质内者,多为血管平滑肌瘤或腺样平滑肌瘤,肿瘤有包膜,易推动,生长慢。因位置较深,临床表现不明显。本病发生于真皮者,诊断较易确定,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时连同受累的皮肤一并切除。对于发生于乳腺实质内者,与纤维瘤较难鉴别,有时需手术后病理切片方可证实。本病一般不恶变,手术后不复发。
3.神经纤维瘤
乳房神经纤维瘤较少见,常为神经纤维瘤的一部分。好发于皮肤及皮下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瘤多位于乳头及头附近,可为单发或多发,肿瘤直径1~2cm,生长缓慢,一般不恶变,无疼痛及其他症状。单发者手术切除后一般不复发,多发者可致乳头变形,可考虑切除病变皮肤,并进行乳房整形。
4.汗腺腺瘤
乳房汗腺腺瘤罕见,是发生于乳腺皮肤汗腺上的良性肿瘤。肿瘤在真皮内由无数小囊形管构成,管腔内充满胶样物质,管壁的两层细胞受压变扁平。
本病开始时是在皮肤上发现透明而散在的结节,软且有压缩性。结节位于真皮内,一般2cm大小,有时高出皮肤,肿瘤可逐渐增大呈乳头状,并发生溃破。一般不恶变,手术切除可治愈。
5.错构瘤
乳房错构瘤又称腺脂肪瘤。本病临床上较少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一般为单发、生长缓慢、无症状、肿块边界清楚、质软、活动度好、与周围无粘连。乳房钼靶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阴影,中央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且有一圈透亮带。病理学观察,肿瘤为数量不等、杂乱无章的乳腺导管、小叶和成熟的脂肪组织、纤维组织混杂而成,包膜完整。小叶和导管上皮可正常,亦可增生。有时可见导管扩张及分泌物潴留。当脂肪组织占肿瘤大部分时,称腺脂肪瘤。本病需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切片确诊,预后好,手术后不复发。
6.海绵状血管瘤
乳房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极为少见。它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一种良性血管畸形。本病一般多发于乳腺皮下组织内,肿瘤体积不定,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病理学观察,瘤组织由大量充满血液的扩张的腔隙和血管构成,腔壁上有单层内皮细胞,无平滑肌。腔隙之间由很薄的纤维组织条索构成间隔,状如海绵,可有完整包膜,亦可境界不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为单发,也可多发。本瘤边界清楚、质软、有压缩性,或呈囊性感。常无任何症状,生长缓慢。局部肿瘤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时,可明确诊断。较小的血管瘤可局部手术切除,范围较大者,可考虑行乳房单纯切除术。
7.淋巴管瘤
乳房淋巴管瘤临床上极为罕见。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淋巴管瘤多见于锁骨上区及颈部,乳房淋巴管瘤生长缓慢,无不适表现。瘤体大小不一,触之无压痛、质软、有囊性感或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局部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临床上肿瘤较小者行肿瘤切除,较大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
8.颗粒细胞瘤
乳房颗粒细胞瘤亦称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颗粒细胞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于舌、皮下及软组织,乳腺也是本病的发病部位之一。
颗粒细胞瘤并非发生于乳腺组织本身,而是来源于乳腺神经鞘细胞。病理学观察,肿瘤无明确分界,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内含均匀分布的嗜酸性颗粒,胞核小而圆。受累的皮肤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临床上,本病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主要为无痛性肿块,质硬、呈结节状、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且常与皮肤粘连,致受累皮肤凹陷,故应与乳腺癌混淆。依靠镜下瘤细胞核小而圆、规则、细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与乳腺癌鉴别。
9.软骨瘤和骨瘤
乳房软骨瘤及骨瘤极少见,可见于老年妇女的乳腺纤维腺瘤内。病理观察,可见骨膜、断续的骨板及排列紊乱的骨小梁,小梁之间可见疏松纤维组织。一般认为它是由成纤维细胞化生而成,另一部分由纤维瘤内纤维成分而来。临床上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质硬,触痛,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10.腺肌上皮瘤
乳腺肌上皮瘤临床少见,术前多误诊为乳房纤维瘤。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亦有年轻女性及男性腺肌上皮瘤的报道。常以无痛性肿块诊断。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地韧实、表面光滑、生长缓慢及无痛。病理观察,肿瘤组织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
本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组织,否则易复发。反复复发则有恶性可能。考虑为恶性时,宜行乳房切除或改良根治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