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房并殖吸虫病

乳房并殖吸虫病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房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的童虫在宿主乳房内的寄生或游走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上以乳房皮下结节或包块为表现。乳房并殖吸虫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乳房局部皮下包块,如包块中有虫体则可起到治疗及诊断作用。人体感染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所致。预防并殖吸虫感染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四)乳房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Paragonimus)引起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称肺吸虫病(Lung fluke disease),见于亚洲、非洲及美洲,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是重点防治的寄生虫之一。全世界报道的虫种有50多种,其中有些是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者。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

1.病因与机制

乳房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的童虫在宿主乳房内的寄生或游走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上以乳房皮下结节或包块为表现。摘除切开包块可见隧道样虫穴,有时可见童虫,镜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坏死渗出物及夏科雷登结晶等。

2.临床表现

约10%的病人可出现皮下包块,几乎所有人体表面各处都有出现肿块的可能,其中乳房部位也可出现。大部分病人起病缓慢或隐匿,少数病人早期有发热、皮肤荨麻疹等表现。常见的表现为乳房皮下游走性的结节或包块,患者局部有刺痛或痒感等症,无红肿。部分轻度感染者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时可有皮下结节或包块,呈单个散发或多个成串,具有游走性特点。大小约为2cm×3cm,包块初起时质软,后期稍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或无粘连。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增高。

(2)病原学检查:乳房皮下包块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查到虫体或虫卵为确诊依据。如未发现虫体或虫卵,但在病理切片中发现虫体移行的窦道或发现含夏科雷登结晶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免疫学检查:免疫学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常用的诊断抗原有虫粗抗原、虫体排泄分泌抗原、纯化抗原等,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IDT)、ELISA、Dipstick法及DIGFA等。皮内试验主要用于普查初筛,但假阳性及假阴性较高。目前以成虫可溶性抗原或纯化抗原为诊断抗原检测血清抗体(IgG)的ELISA和一些改进的ELISA法成为诊断肺吸虫病最为常用的方法。

由于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加之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对于近期或以往有生食或半生食流行区的淡水蟹、蝲蛄或其他转续宿主(野猪肉、棘腹蛙及其他野生动物等)肉类及制品史,或在流行区有生饮溪水史的乳房肿块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乳房并殖吸虫病应与乳房脂肪瘤、乳房纤维瘤、乳癌、乳腺炎及其他乳房寄生虫病(乳房裂头蚴病、乳房囊尾蚴病及乳房颚口线虫病等)相鉴别,另外并殖吸虫种类较多,也要进行种类的鉴别。

4.治疗与预防

乳房并殖吸虫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乳房局部皮下包块,如包块中有虫体则可起到治疗及诊断作用。此外,可以辅以吡喹酮、阿苯达唑或三氯苯达唑等药物杀虫治疗。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小、疗程短等优点,是当前治疗肺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人体感染并殖吸虫病主要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所致。生食蟹的方式有吃活蟹或吃腌蟹、醉蟹等;半生吃蟹一般指吃炒蟹、烤蟹、煨蟹、焙蟹时,因时间、温度不够吃到活囊蚴而感染。北方地区将蝲蛄碾碎,将其液汁滤于开水锅内使蛋白质凝固,称蝲蛄豆腐,吃蝲蛄时也可因温度、时间不够而感染。另外,通过被囊蚴污染的食具或手、生饮含囊蚴的溪水以及生吃含童虫转续宿主(如吃野猪)的肉也是感染的方式。

预防并殖吸虫感染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加强食品卫生检查与监督、粪便管理等也是控制并殖吸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