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癌前病变属病理学概念,其所对应的疾病目前被称为良性乳腺病,但良性乳腺病并非都归属于乳腺癌癌前病变范畴。乳腺癌癌前病变是一组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均有改变的疾病,其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性改变,或认为某些较容易发展成为癌的病变。乳腺正常上皮向恶性转化,经历一个从正常上皮到单纯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谱带式渐进性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典型增生是癌变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确定非癌到癌变的切割点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患者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逆转癌变进程或延缓癌变进展。因此,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认为,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源发于正常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异常增生是由于一些生长调控机制的改变导致增生失衡。现在公认的乳腺癌癌前病变有:小叶非典型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乳腺乳头状瘤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囊肿、导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多种病变的综合征,也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和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触诊常常难以发现,影像学改变常常既不典型,也没有特征性,因而对大多数癌前病变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细针穿刺在过去的30年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但对癌前病变并不适用。癌前病变常以多中心的形式存在,使细针穿刺的阳性率偏低。采用B超引导下空芯针活检,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而得到准确的诊断,使准确率达97.3%。
单个或多个的乳头状瘤病变以乳头溢液为典型症状,在乳头周围的各个区轻轻挤压很容易引发溢液,并可协助确定乳头状瘤累及导管的部位。钼靶检查常常是阴性的,而B超有时可以发现相对应的导管扩张,必要时行纤维导管镜检查。前瞻性研究显示:乳腺不典型增生病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度是同期同年龄正常妇女的4~5倍;乳头状瘤病的癌变率高达33%;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倍;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且伴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在活检后10~15年约有20%发生乳腺癌。
目前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基因改变以及生物学标志的研究显示,在某些组织学上显示为良性病变的乳腺癌亚型中,基因改变出现早。这些病变组织表现出明显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正常细胞逐渐出现增生,直至转变为原位癌。p53、HER2及Ki-67可用于监测其转变为癌的过程和判定预后。乳腺癌癌前病变确诊后需要治疗,切除癌前病变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在切除癌前病变的范围上,不仅要考虑疾病的治疗,还要考虑到乳房美容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