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雌激素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随着对乳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许多与乳腺癌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这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研究尤为重要,它们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1967年Jensen发现在人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浆内,有一种能与雌激素相结合的蛋白,称为“雌激素受体”。以后,人们又发现在很多器官中均有这种雌激素受体,如子宫、阴道、脑垂体等,均称为“雌激素的靶器官”。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雌激素受体在与雌激素结合的过程中,常表现出特异性、亲和力和灵敏度高的特性。当雌激素弥散入细胞后,便与细胞浆中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稳定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产生了新的分子构型,然后进入细胞核内,影响细胞核的生物代谢,再生成孕酮受体,经与孕酮结合后,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乳腺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在乳腺细胞中含有雌激素受体。现在认为,当乳腺细胞癌变后,有些细胞可以部分或全部保留正常的受体系统,有的癌细胞却消失了。还保留雌激素受体的癌细胞,其功能仍受体内内分泌所调节,称为“激素依赖性细胞”;受体消失的癌细胞则不再受内分泌所调节,也不再是雌激素的靶器官,称为“激素非依赖性细胞”。孕激素受体是另一种与乳腺癌有关的激素受体,但对孕激素受体的研究远不如雌激素受体。一般认为,这两种激素受体的功能相似,雌激素受体阳性者,一般约有2/3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
影响雌激素受体阳性率的因素:①年龄与月经状况。年龄越低,ER阳性率越低。绝经前乳腺癌ER的阳性约为34%,绝经中为45%,绝经后为61%。②病理学类型。分化好的肿瘤,ER的阳性率高,为50%~60%,分化差的肿瘤,阳性率为30%。③细胞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高,ER阳性率越高。④标本。新鲜标本,ER含量高,放置时间越久,ER含量越低。⑤原发与转移灶。原发灶的ER阳性率高(50%),而转移灶的ER阳性率低(30%)。⑥病程。病程越久,ER值有下降趋势。⑦取材部位。肿瘤边缘区ER含量高,中央区含量低。⑧ER含量与应用避孕药或雌激素的关系。未用避孕药雌激素者的ER阳性率高于曾服用者。⑨性别。男性乳腺癌ER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由于ER的检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ER的检测结果应综合性判断。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测定与其疗效以及预后有明确的关系。
(1)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为50%~60%,而受体阴性者有效率低于10%。如果同时测定孕激素受体,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内分泌疗法的效果,两者都是阳性者有效率可高达77%。
(2)受体含量与内分泌疗效的关系成正相关,ER含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3)一般情况下,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癌细胞常常是分化程度差的细胞类型,其手术后容易复发。受体阳性的患者如有术后复发,常倾向于皮肤、软组织或骨转移;受体阴性者如有复发,多倾向于内脏转移。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均较阴性者为好。
(4)雌激素受体的测定是制订乳腺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受体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阴性或绝经前的患者,手术后则应以辅助性化疗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