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临床上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临床评价和病理组织学评价。临床评价主要有临床触诊和影像学测量。临床触诊可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大小,由于常受到检查医生临床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易使疗效评估出现偏差,且对较深病灶不易估计,存在不能准确评估疗效之弊。病理学检查作为评价化疗后肿瘤反应的金标准,诊断准确性强,但须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及手术后进行,获得疗效结论较晚,不能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难以适时调整化疗方案,容易错失调整方案的最佳时机。近年来,主张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监测等优点,越来越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钼靶X线检查、高频彩超、PET/CT及核磁共振检查等。这些检查从不同方面对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改变进行描述、测量及评价。随着乳腺血氧功能测定技术不断发展,该技术也被逐渐用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从基因分子水平了解肿瘤变化,也被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生物学评价指标。钼靶检查分辨率高,但对人体有一定的放射损伤;高频彩超对癌肿及腋窝淋巴的形态特征及血流情况描述较清楚,但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PET/CT及MRI对疗效的评价准确率较高,但费用昂贵,难以普及应用;乳腺血氧功能的测定为一种无创检查,能较早发现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生长和代谢变化,但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少,应用价值有待考证;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种类较多,虽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但也不失为一种与物理检查方法互补的技术。
目前大多数医院评价新辅助化疗反应多采用临床体检、钼靶X线和超声联合的综合方法,因这些方法经济方便,联合后能显著提高评价和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