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因此,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所有部门共同承担。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管理疾病,因此加强医疗、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从病因、病源、临床等全过程应对处置,实施科学防治。

(六)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osis)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种类繁多,地区分布广泛,占能感染人体的60多种寄生虫中的50%以上。从病原学分类上看,食源性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及节肢动物等;从感染来源上看,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植物源性寄生虫和动物源性寄生虫。乳房食源性寄生虫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时发生。能引起乳房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有猪囊尾蚴、曼氏裂头蚴、并殖吸虫幼虫及颚口线虫幼虫等。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动生食,患者多因吃生鱼片、蛇胆、各种动物肉类、内脏及血液、饮用生水而感染。二是无意半生食,当吃生鱼粥、醉蟹、各类烧烤、凉拌螺肉和涮火锅等,皆因烤、炒、涮、蒸、煮、烫的时间和温度不够,未能杀死食物中的寄生虫感染时期而被患者食入感染。另外,操作食品时未严格做到生熟分开,切生肉及内脏的刀或砧板因污染了带绦虫的囊尾蚴等,再切熟肉或凉菜,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

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十分重要和迫切,著名寄生虫学家罗杰斯总结一百年来防治寄生虫病的经验,指出“控制寄生虫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药物及专业的卫生服务,而是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积极的公共卫生教育,适宜的卫生政策和必要的卫生措施”。因此,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所有部门共同承担。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食品卫生管理应贯穿在动物的饲养、加工、贮存和出售的各个环节,把治理“餐桌污染”和建立“食品放心工程”放在议事日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施政策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常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俗有关,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讲座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卫生健康和各种医疗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各种动物肉和内脏,不饮用生水,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管理疾病,因此加强医疗、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从病因、病源、临床等全过程应对处置,实施科学防治。同时,各地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此外,培养造就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和防治队伍,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快速检测诊断中心、加强科研投入及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控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