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创新力分析

第二节创新力分析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按照创新内容将企业创新分为产品与服务、技术与流程以及商业模式三大综合类型。2004年中国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分水岭。“头”、“脑”和“心”等九大关键技术和受电弓、空调系统等十大配套技术,共5万个零部件的技术创新活动,集中体现在CRH380中国标准动车组身上。中国动车组已累计取得千余件相关专利授权。线下部分,更是中国高铁的强项。

组织创新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给组织带来变化的手段。在理论上,企业创新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5]。比如,根据职能可以将企业创新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根据程度可以将企业创新分为变革创新和修缮创新。“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按照创新内容将企业创新分为产品与服务、技术与流程以及商业模式三大综合类型。

1.创新力全面塑造企业健康的动能

尽管创新力仅仅考察了技术与流程、产品与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这三大类创新反映了企业创新的全貌。从图5.10可见,三类综合创新得分都不低于75分,表现出优良水平。其中产品与服务是最可能也是最创新的内容,其次是技术与流程,再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如果说技术与流程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是企业的内在动能,那么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外在动能。

图5.10 创新力得分

2.创新驱动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

从图5.11所示的创新力得分区域比较来看,东部、中部地区的创新力较为综合、全面,特别是东部地区综合水平较高。西部、东北部地区的商业模式创新显著偏低。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经营方式,是市场资源配置、企业价值优化的表现形式,对西部、东北部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企业家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需要摒弃更多传统思维模式,因此也是很多企业较为慎重的地方。

图5.11 创新力得分区域比较

相关案例中国高铁凭什么领先世界?

短短10年间,中国高铁已经具有世界第一的运营规模,速度和整体配套居于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为庞大、完整的产业链,中国高铁已经领先世界了。

高铁成功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2004年前的技术积累期;二是2004年到2008年的技术引进期;三是2009年至今的全面自主创新期。

2004年中国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分水岭。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铁路虽然举步维艰,但1997年后进行的七次铁路大提速,以及其间的各种准高铁机车和线路的试验和实践,尤其是“中华之星”等列车的研制,全是自主创新的结果。可以说,在2004年以前的20年时间里,中国人是铆足了劲干高铁的,储备了大量科技能量,形成了中国铁路能快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的先天禀赋。

世界前列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高铁创新之路在时间线索上体现了厚积薄发、急剧迸发的特点,在空间层面上则呈现出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全方位创新发展的特点。

中国高铁科技的原始创新主要体现为基础理论的创新。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和流固关系,是高铁系统的三大技术理论课题,分别研究车轮和轨道之间的耦合关系、受电弓和车顶的电网之间的关系以及列车运行空气动力学。中国高铁“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铁路空气动力学和列车撞击动力学等理论创新,都是举世公认的原创成果。

中国高铁的最厉害之处,莫过于集成创新能力。如果说一列动车组就是一条钢铁巨龙的话,那么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自主地决定这条龙长什么样子,脚程快不快,脑子好不好使,转弯灵不灵活,力气大小合不合适。这就是集成创新的能力,这一集大成的创新能力,使得我们具备生产和驯服钢铁巨龙的看家本领。

高速列车动车组的科技含量最高。其关键技术,中国完全自主掌握,包括总成、牵引传动系统、转向架、车线、网络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等九大方面。网络控制系统被称为“高铁之脑”,而牵引传动系统则是“高铁之心”。

“头”、“脑”和“心”等九大关键技术和受电弓、空调系统等十大配套技术,共5万个零部件的技术创新活动,集中体现在CRH380中国标准动车组身上。融合了交流传动技术、复合制动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减阻降噪技术等一系列最新科研成果,实现了众多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是高铁技术集成创新的集大成者。

中国动车组已累计取得千余件相关专利授权。中国铁路已经掌握了设计、制造适应各种运行需求的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列车成套技术,具备极强的系统集成、适应修改、综合解决并完成本土化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自主技术标准与设计,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身。

线下部分,更是中国高铁的强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的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称为“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拥有不可思议的技术和决心。技术和精神的传承,使得今天的中国高铁在架桥铺路方面,无论是速度还是精度,都是世界第一。减震性轨道技术、车体密封技术、弓网受流技术等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确保了中国高铁平稳、舒适、快捷、安全地运行在神州大地上。

全面创新没有终点

最近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充分描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高铁系统集成等创新成果显著,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创新没有终点,正视不足是一个新的开始: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尤其是重载铁路运营里程还不及美国,高铁技术比如列车制动的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等诸多地方需要追赶老牌高铁国家。

(来源:学习时报网http://www.studytimes.cn/zydx/KJJS/KEJYSH/2017-03-08/8629.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