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诉你一些家庭护理常识
1.护理基本内容
你知道护理有哪些基本的方面吗?下面就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1)病情的观察 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因此病情观察是基础护理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注意皮肤粘膜的变化和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次数等。
(2)医疗护理 治疗护理,如退热、输液、输氧、排气、吸痰、导尿等采用治疗手段时的护理;用药护理,督促病人用药,正确服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诊察护理,如化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做各类检查时的护理等。
(3)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内容主要是照顾病人的清洁卫生,如洗头、口腔清洁、淋浴、更衣、辅床、修剪指(趾)甲等,以及一些必要的消毒。
(4)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病种病情的需要,制作特定的病号饭,科学合理安排病人饮食,以补充足够有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5)休息与睡眠 任何疾病的好转、康复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必须创造安宁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6)心理护理 当人患病后,特别是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恐惧、焦虑,这些都将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也是护理的内容之一。
2.眩晕耳鸣家庭用药小常识
(1)遵守用药剂量 药的效果和剂量是有密切关系的: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过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不仅不能够治疗疾病还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眩晕耳鸣的患者用药一定要严格地遵照医嘱,要端正那种“多吃药,好得快”的不科学的想法,克服盲目地过量用药。
专家提醒
即使是维生素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2)药物不要分解服用 眩晕耳鸣的患者通常要长期服用药物,对于胶囊制剂的药物,应该注意的是胶囊和内装药粉是一个整体,不要将里面的粉末倒出来服用,而将外层的胶囊扔掉。这一层胶囊是为了保护里面的药粉经过食道、胃后到肠道时才溶化发生作用而配置的。如果没有外层胶囊的保护,药粉在食道或胃就溶化了,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3)遵守用药时间 要想取得理想的药效,首先要注意计量,其次是遵守时间。特别是对于眩晕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病人来说,不同时期的药物应用的时间不同,服药的时机也各不相同。
专家提醒
由于各种药物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为使药物达到应有疗效,必须准时给药。饭前饭后服用,相隔时间服用,这都是根据疾病、药效等情况而决定的,不可以自行调节。否则会出现副作用,引起呕吐、心慌等,或因药物在血中的浓度不均匀造成药效减半等。所以一定要弄清各药服用的时间。
(4)药水服用前需先摇匀 药水容易产生沉淀,所以在服用前需轻轻地摇匀。药瓶上往往标有一格一格的标记,在确认时需将药瓶提到眼睛的水平位置,这样比较准确些。对有些油性的药水,可以倒入装水或桔子水的容器内,让油性药物浮在水面上,这样服用可能更容易些。
(5)切忌药物随意合用、并用 医生开出的药物是根据当时症状以及体质等为依据的。病人如果认为与别人患的是一种病,就轻易地拿别人的药来服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同一种药物其剂量等也往往是不同的。
专家提醒
在服用医生开的药物的同时,不要自己并用在药店配的药,这有害无益。即使同样是药店配的药,也不要几种并用。总之,用药需严格地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药物保管 药物保管不善,会影响药效,甚至会引起事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严加保管,对于剩余的药量做到心中有数。
2)潮湿、高温、透光会使药物变质,所以要注意防潮,放在通风的地方,也要避免日照。
3)药瓶上应有明显的药名标签,剂量,浓度要准确,不要随意将药装入标有其他药名标签的瓶中,以免引起误服。
4)凡过期或有变色,受潮,发霉,沉淀等现象的药物要坚决清除掉均不能再用。
5)口服药物一定要与其它如外用药、农药、杀虫药等分开放置。
(7)中药制剂的煎服方法
1)使砂锅最好,切不能用金属锅。
2)药物放入锅后,先加凉水浸没药面2~3横指。
3)药沸后再用小火煎20分钟,每剂药可煎2~3次,第二,三次煮沸后,先用小火煎片刻,再用急火煎15~20分钟即可。
4)有些中药按医嘱要后加,应在最后一次煎药的后5分钟加入。
5)每次煎药后将药液过滤后掺在一起,分早晚两次服用。
(8)警惕药物副作用 药物具有副作用,这是个基本常识,一些常用药也可引起胃部不舒服、皮肤过敏、发疹以及便秘等副作用。服用了催眠药或精神安定剂等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此外,服用了降血压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旦停服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药物的拮抗作用,说明有些药物是不能同时服用的,需遵医嘱。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应密切观察病情疗效。
3.眩晕耳鸣中医的家庭护理常识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早在《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要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
专家提醒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卧起四时之早晚,兴居有主和之常例”“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说明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在病人康复中的重要。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床安置 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 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心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病人食欲和休息。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要根据四进气候和病证不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
(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4)光线适宜 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人面部。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5)动静相宜 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6)气象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专家提醒
《素问·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说明生活起居中对天时地理和四时之令,只能调之、和之,顺天而行之。
因此,要根据四进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此外,要随四进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以上的气象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