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锻炼前庭适应力,控制眩晕大有益

锻炼前庭适应力,控制眩晕大有益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前庭功能锻炼,首先确定激发因素。确定激发眩晕的体位后,进行实地锻炼,每日两次,每次重复激发眩晕的体位和动作,时间尽量长一些,每种动作重复5次以上,天天训练连续1~3个月,绝大多数眩晕者经过锻炼后是可以消除的。前庭器官可大致分为半规管和耳石器,内有极敏感的感受装置。由中枢神经调节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二)锻炼前庭适应力,控制眩晕大有益

img93

1.前庭功能锻炼是对付眩晕症的有效武器

当你欣赏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鞍马上不断翻滚,做出那些精巧优美的动作时,你是否想过他们为什么在进行这些复杂而惊险的动作时不会头昏眩晕或摔倒呢?显然,这绝不是上帝恩赐给他们的天生资质,关键在于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有目标的平衡训练,充分发挥了前庭系统和相关多种器官(如小脑)的平衡协调功能。

无论是理论或实践都证明了人体的各种功能都有很大的可塑性,人的平衡协调功能能经过长期的训练,尤其是在幼年就接收训练就会大大增强,直至达到预期目的。尽管前庭器官对人体位向变化的刺激很敏感,可是当它反复接受某一种刺激即逐渐产生适应和相容性,原为陌生的引起平衡失调的异常刺激就变为习惯、常规的平衡相容的良性信号,这样当他们再进行经过训练的动作时,就会轻而易举而不会头昏眩晕和平衡失调了。由此可知,很多原因引起眩晕平衡失调者,如能坚持长期的前庭功能训练,是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甚至完全的功能恢复,从而也就治好了因平衡紊乱而引起的头昏眩晕。

进行前庭功能锻炼,首先确定激发因素。确定激发因素是根据:① 病人自己提供的可以激发眩晕的动作和体位。② 医生检查时发现激发眩晕的体位或动作,如突然转头、抬头、低头、弯腰等动作。将全部激发眩晕的体位和动作列为般炼项目,先易后难。确定激发眩晕的体位后,进行实地锻炼,每日两次,每次重复激发眩晕的体位和动作,时间尽量长一些,每种动作重复5次以上,天天训练连续1~3个月,绝大多数眩晕者经过锻炼后是可以消除的。

专家提醒

这种前庭锻炼并不是—个新的方法。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有前庭操治疗单侧前庭功能低下和脑震荡后综合征。有学者观察到头部运动是可引起头晕,也注意到眩晕症状可很快恢复,认为头部运动在前庭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作用。他所设计的前庭操包括各种的眼、头部和身体的运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 双脚并拢站立,先睁眼后闭眼30~60秒。② 双臂上举,闭眼踏步50~100次。③ 闭眼,置一脚后跟在另一脚足尖之前,保持30~60秒。④ 单脚独立,闭眼30~60秒。这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好,每天训练3次,直到恢复正常平衡功能。以上每项操作最初宜先睁眼后闭眼,以免猛然闭眼而发生摔倒。

img94

2.做前庭功能锻炼,那就荡秋千吧

荡秋千是一种简单的游戏项目,始于春秋时期。但你可能不知道,它涉及复杂的人体平衡。人能够感知头、躯干、四肢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变化,除视觉和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之外,主要是靠内耳的前庭功能。前庭器官可大致分为半规管和耳石器,内有极敏感的感受装置。半规管通过内淋巴的流动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变化的刺激;耳石器通过耳石的重力感受身体倾斜和直线运动变化的刺激。由中枢神经调节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专家提醒

经常荡秋千者很少发生晕车、晕船的毛病。荡得越高,时间越长,习服的效果越好。荡秋千的健身效应是全身性的。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情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头部受限的情况下,骨骼肌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还有利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