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采用WHO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表3)。但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OGTT后的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ADA(2003年)标准。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采用WHO(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表1、表2)和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表3)。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小时血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但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OGTT后的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
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进行OGTT检查,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表1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WHO, 1999)
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也称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
表3 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WHO,1999)
注: MODY(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th),即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