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医生开给磺脲类降血糖药,嘱咐他服药后应经常到医院测试血糖。遵医嘱,小黄按时按剂量服药,血糖测试磺脲类降糖药效果较好。于是,小黄坚持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见治疗效果好,小黄后来就较长时间没有测试血糖。
一段时间后,小黄发现浑身乏力,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发现患有白内障,而导致白内障的因素是高血糖。经测试,小黄的餐后2小时血糖已经高达20 mmol/L。医生说,小黄血糖如此之高,长期下来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然而,令小黄不解的是自己按时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怎么会这么高?医生解释道: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按时服药,还应经常测试血糖。因为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疗效,由于个体原因或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降糖药会失效,主要见于磺脲类降糖药物,此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其疗效如何与患者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有很大关系。
磺脲类降糖药失效包括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原发性失效指磺脲类药物已经加大到最大剂量,并持续用药在1个月内效果不佳;继发性失效指磺脲类药物在一开始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使用数月或数年后药效逐渐或突然消失,即使增加剂量也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小黄的情况属于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那么,磺脲类降糖药为何会失效呢?原来,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的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而原发性失效的原因与严重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和/或胰岛素抵抗有关;继发性失效的原因与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有关。
常见的磺脲类降糖药有甲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一般适用于经饮食、运动等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这类患者的胰岛尚存在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于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及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不但无效,而且可加重胰岛功能的耗竭。
如果发现磺脲类降糖药失效了,可能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应替换非磺脲类降糖药或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如采用非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但是,无论是替换非磺脲类降糖药还是采用药物联合治疗,都应遵医嘱或在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应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治疗可以使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保护甚至部分恢复,也可以采用非磺脲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磺脲类降糖药达不到治疗效果并不一定是失效。下述因素也可影响疗效:未按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或者进食量增多,活动过少;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情绪变化而发生某种应激状态;服用致使血糖升高或者加速磺脲类药物代谢的药物,前者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后者如巴比妥类、利福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