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肾病如何防治

糖尿病肾病如何防治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专家会诊,结论是糖尿病肾病。显然,糖尿病是造成肾病的“元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均应做肾脏病变的筛查。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一些非糖尿病肾病,但是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中,不管尿白蛋白排泄程度如何,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肌酐。

某省一名40多岁的男患者,因面部、双下肢浮肿伴尿中泡沫增多,在当地治疗一月余效果不佳而来上海某大医院就诊。经过专家会诊,结论是糖尿病肾病。原因在于这名患者患有糖尿病,长期以来血糖控制不理想,化验检查发现,该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2.5克(正常为少于0.15克)。显然,糖尿病是造成肾病的“元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5期。

Ⅰ期:糖尿病肾病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临床上无异常发现。

Ⅱ期: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肾小球基膜开始增厚,毛细血管间的系膜区略见扩充,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尿白蛋白排出量偶可在应激状态下暂时增多,血压正常。

Ⅲ期:早期肾病期,肾小球基膜增厚明显,球内系膜区扩大,肾小球硬化使毛细血管堵塞,部分肾小球缺血废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略降低,血压正常,但运动后可升高。尿白蛋白排出率升高,超过20微克/分钟,但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仍为阴性。

Ⅳ期:临床肾病期,肾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区扩大更为广泛,多数肾小球闭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期临床上出现典型肾病表现,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尿白蛋白排出量大于200微克/分钟,微球蛋白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阳性。

Ⅴ期: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自出现尿蛋白开始,约平均每月下降1%,常在6~ 7年后进入该期。此期因肾小球硬化,绝大多数肾小球闭锁,伴有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人的1/10,临床上出现高血压、浮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贫血、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因肾小球硬化、闭锁、尿蛋白减少,又由于肾糖阈升高,虽血糖高,但尿糖可减少,病人最后可死于肾功能衰竭。

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均应做肾脏病变的筛查。最基本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一些非糖尿病肾病,但是会遗漏微量白蛋白尿。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中,不管尿白蛋白排泄程度如何,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肌酐。血肌酐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评价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情况。

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如下。

(1)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饮食、戒烟及适当运动等。

(2)低蛋白饮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时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

(3)控制血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从肾脏排泄较少的降糖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宜选用短效胰岛素,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4)控制血压:大于18岁的非妊娠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抗高血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抑制剂(ARB),血压控制不佳者可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5)纠正血脂紊乱: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

(6)控制蛋白尿:自肾脏病变早期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不论有无高血压,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或ARB类药物),能减少尿白蛋白。

(7)透析治疗和移植:绝大多数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透析 治疗;接受移植治疗的仅是极少数病情极严重的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