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涎石病是一种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可以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导管及腺体内,通过引起唾液分泌受阻,激发炎症改变,造成一系列病症。涎石病是引起唾液腺炎症主要原因,涎石及其所致的颌下腺炎最多见于青壮年,且男性较多。确诊患有颌下腺涎石的患者,除少数较小的涎石有可能自行排出,或用非手术疗法如催唾及按摩促排外,较大的结石大多需手术摘除。
涎石病是一种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可以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导管及腺体内,通过引起唾液分泌受阻,激发炎症改变,造成一系列病症。涎石病是引起唾液腺炎症主要原因,涎石及其所致的颌下腺炎最多见于青壮年,且男性较多。
常见的涎石病是涎石所致的颌下腺炎。主要症状是涎石堵塞导管系统后,产生的排唾障碍和继发感染的炎症表现。炎症急性发作时患者颌下区肿胀、皮肤颜色正常、张口轻度受限、舌下区黏膜红肿、颌下腺导管开口处红肿明显,轻压腺体,可见脓液自管口溢出。如涎石位于导管内,双手可触及。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症状轻,进食时颌下腺部位反复肿胀,疼痛不明显,检查腺体呈硬结性肿胀,导管口有脓性或黏液性唾液排出,双手可触及导管内结石。
确诊患有颌下腺涎石的患者,除少数较小的涎石有可能自行排出,或用非手术疗法如催唾及按摩促排外,较大的结石大多需手术摘除。一般可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结石所在部位取出结石。如果是导管后端接近腺体或腺内结石、多发性结石、或导管结石摘除后颌下腺仍反复肿胀及颌下腺已发硬呈纤维化者,则需行颌下腺切除术。术后患者常有轻微吞咽痛,一般2~3日即可好转。术后以全流饮食1周,以后改为半流食,饭后漱口,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由于术中牵拉关系,有的患者术后可出现术侧下唇动力减弱现象,如微笑时下唇不能向下向外运动、口唇不能外翻、口角抬高、健侧下唇向下向外且露齿,一般轻者2~3周即可恢复,无需特殊处理。超过3个月无功能恢复,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