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软骨发育不全相类似,为短肢侏儒症,但患儿颅骨正常、手足较软骨发育不全者更粗短。最新组织学基础研究表明,造成生长软骨发育不全的基本因素与软骨内的蛋白聚糖的异常有关。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该病患儿在婴儿后期至儿童期均有X线影像学发现。可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鉴别。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属罕见的软骨发育障碍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与隐性遗传性疾病,多发散在,以短肢为主的短肢和短躯干侏儒。患儿出生时和婴幼儿时期发育正常,一般在2岁后出现异常。与软骨发育不全相类似,为短肢侏儒症,但患儿颅骨正常、手足较软骨发育不全者更粗短。

【典型病例】

男,9岁,因身材矮小,关节肿大而就诊(图4-12)。

图4-12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影像所见

A.双膝关节正位片;B.左足侧位片,示双侧股骨远端、胫骨、腓骨干骺端增宽、不规则、侧缘呈刺状突出,骨骺变小、不规则;C.左手腕部正位片,示尺桡骨远端、掌、指骨干骺端增宽、粗短变形,骺核形态不规则;D、E.腰椎正侧位平片,示椎体扁平、呈楔形、阶梯状或弹头状,腰椎生理曲线消失,椎管未见狭窄,椎弓根间距未见变窄;双髂骨宽而短,呈方形,髋臼缘不规则,髋臼顶变平,“Y”形软骨的透亮间隙较宽,股骨头骨骺核小而不规则,股骨颈粗短。

【影像与病理】

发病机制尚不清,有人认为系软骨发育障碍的一种移行型,可能与酶的缺乏有关,影响了软骨的增生、软骨基质的钙化和钙化软骨形成骨的过程,其特点是骨骺和干骺端中重度受累。最新组织学基础研究表明,造成生长软骨发育不全的基本因素与软骨内的蛋白聚糖的异常有关。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本病的X线平片(图4-12)具有特征性,且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无需CT及MRI检查。X线平片改变有以下几种。

1.四肢管状骨对称性粗短变形,愈向远端愈明显,年龄越大越明显。干骺端增宽、不规则、侧缘刺状突出,表面可呈“蕈样”膨凸或“波浪状”凸凹不平。先期钙化带不规则、骺板狭窄,骨骺变小、不规则、边缘不整和碎裂,骨化不规则及畸形变。骨骺出现晚。

2.脊柱椎体呈卵圆形,终板不规则,可有脊柱侧弯,椎管无狭窄,椎弓根间距正常。

3.骨盆发育小,坐骨大切迹稍窄。髋臼缘不规则,髋臼顶变平,可有髋内翻畸形。

4.肋骨前、后端可有“括号征”。

5.颅骨正常。

【影像与临床】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该病患儿在婴儿后期至儿童期均有X线影像学发现。成年后,管状骨末端变短、增粗,过早出现退性行关节炎。椎体起初呈卵圆形,后期变成楔形;椎管未见狭窄,椎弓根间距未见变窄。其他表现还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寰枢椎不稳定、牙状发育不良。髋臼“Y”形软骨增宽、发育延缓是特征性表现。髂骨前缘刺状突起。手足管状骨粗短,骨骺核形态不规则。

【鉴别诊断】

1.软骨发育不全 本病为短肢型侏儒,椎体高度正常;颅面骨有异常,如头大、颅底短、面小、额突、鼻塌;椎弓短,椎弓根间距窄;坐骨变方,坐骨大切迹狭小;管状骨变短,仅累及干骺端。可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鉴别。

2.黏多糖病 椎体的改变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类似,特别是黏多糖病Ⅰ型(Hurler型),但后者同时有智力低下、角膜浑浊、听力下降和肝脾大。关节的粗大,髋内翻畸形,以及椎体的变扁和寰枢关节不稳等又与黏多糖病Ⅳ(Morquir型)相似,但黏多糖病同时有面丑、肋骨“船桨”样增宽,以及鸡胸等,结合尿液的生化检查,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3.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先天型) 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十分相似,但前者为先天型短躯干型侏儒,常有近视、腭裂、耳聋、扁脸等改变,椎体侧位呈“梨形”,枢椎齿突发育不良,肱、股骨明显变短,腕骨拥挤、不规则、骨化延迟,手、足基本正常,可作为鉴别诊断。

4.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晚发型)并进行性关节病 该病为普遍型扁平椎,股骨头增大,关节的改变以手腕部最明显等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