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里缺少什么素会引起骨质增生

骨髓里缺少什么素会引起骨质增生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亦称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10岁以内的儿童多见,婴幼儿亦不少见。病变是一种化脓性炎症,可以累及骨髓、骨和骨膜。MRI易于显示髓腔内的炎症浸润范围,可确定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清楚显示病理阶段。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以全身症状和局部剧痛为主要表现。化脓性骨髓炎应与骨结核、骨肉瘤、尤因肉瘤等相鉴别。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pyogenic osteomyelitis)亦称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10岁以内的儿童多见,婴幼儿亦不少见。病变是一种化脓性炎症,可以累及骨髓、骨和骨膜。

【典型病例】

病例1:男,4岁7个月,右小腿肿痛5d(图7-1)。

图7-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

影像所见

A.右胫骨下段正位片上仅见胫骨干骺端层状骨膜反应;B.侧位片示胫骨干骺端骨质破坏不明显;C.MRI矢状T2WI压脂序列显示胫骨干骺端骨髓信号不均匀增高(骨髓水肿),周围软组织也见高信号。

病例2:女,3岁5个月。右小腿肿痛13d(图7-2)。

图7-2 右胫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所见

右胫骨正侧位片示胫骨骨干、干骺端散在虫蚀样、不规则形骨质破坏,以骨干明显,可见层状、花边状骨膜反应。

病例3:男,14岁。左小腿疼痛明显及肢体活动障碍半个月(图7-3)。

图7-3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髓炎性浸润期)

影像所见

A.T1WI,示左胫骨中上段髓腔内多发条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影。B.T2WI,示病变呈高信号;周围软组织影肿胀。

病例4:男,13岁。左膝部疼痛,难以忍受(图7-4)。

图7-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下脓肿期)

影像所见

A.左胫骨正位片,示左胫骨上段骨膜层状增生,骨干内侧见多个圆形透亮影;B.T1WI冠状位;C.T2WI轴位,示骨膜下数个类圆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周围软组织水肿明显。

病例5:男,16岁。右大腿肿痛1周,伴活动障碍(图7-5)。

图7-5 右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并周围软组织内脓肿形成

影像所见

A、B.右股骨中下段正侧位平片,示右侧股骨中下段骨质结构未见明确异常;C.T1WI矢状位,示右侧股骨骨髓腔内多发小斑片状低信号影散在分布,部分相互融合成大片状,股骨全段均有累及,以股骨中下段明显,病变尚未贯穿骺板,骨皮质尚完整;D.T2WI矢状位,示股骨周围广泛长条状脓肿,呈高信号;E、F.T1WI轴位增强扫描,示股骨内部低信号的死骨未见强化,股骨周围多房性脓肿,脓肿间隔明显强化。

【影像与病理】

其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肱骨与桡骨,多数以血源性感染为常见,少数由邻近软组织损伤或关节损伤、感染及外伤或开放性骨折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白色葡萄球菌,也可由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

病理过程可分为3期。①骨髓炎性浸润期:发病2~3d内,致病菌经血行进入骨髓腔后,细菌栓子停留于管状骨的干骺端,迅速引起广泛的炎性浸润,形成多发性小脓肿;②骨膜下脓肿期:发病3~4d后,炎性浸润形成多发性小脓肿,继而脓肿沿哈佛管蔓延,形成骨膜下脓肿,导致骨质破坏、骨膜增生并形成死骨;③骨膜破坏期:发病7~8d后,随着骨膜积脓增多、压力增加,骨膜破坏,脓肿回流至骨髓腔或破入软组织,进一步加重病变。

通常儿童(2-10岁)由于骺板的屏蔽作用及骨骺及干骺端各有互不交通的滋养血管,故感染极少累及骨骺;若患骨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或致病菌毒性较强而机体抵抗力较弱时,感染亦可累及骨骺和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X线平片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以骨质破坏为主,但同时也出现少量骨膜新生骨,病程越长,骨膜新生骨越趋明显。在疾病的早期,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得到控制,机体抵抗力增强,成骨多于破骨,疾病可痊愈。否则,骨髓炎就转入慢性期。

(1)早期:发病7~10d内,主要为广泛软组织肿胀,骨质改变常不明显(图7-1A、B,图7-5A、B)。表现为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不清,肌肉间隙模糊消失,密度增加,皮下脂肪层增厚内见粗大网状影。

(2)进展期(图7-2,图7-4):发病2周后,由于感染没有受到有效抑制,破坏了骨内成骨与破骨的相对平衡,以破骨为主。X线表现如下。①干骺端骨质疏松出现不规则虫蚀状小破坏区。②骨质破坏蔓延至骨干,出现多数分散、不连续的骨质破坏区,病变可达骨干的2/3,甚至整个骨干。③骨质破坏融合扩大,形成条块状死骨,严重者常并发病理性骨折。④骨膜受炎症刺激呈层状、花边状或放射状增生,部分形成包壳(即浓密的骨膜新生骨围绕骨干的全部或大部,又称骨柩)。包壳可被穿破,形成瘘孔排出死骨。⑤少数病变可破坏骺板累及骨骺或穿过关节软骨侵入关节,表现为干骺端先期钙化带消失、关节间隙变窄和骨性关节面消失。⑥急性期如治疗及时、有效,骨质修复完全可获痊愈;否则转入慢性期。

2.CT表现

(1)软组织肿胀CT平扫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减低、肌间脂肪变薄、移位或模糊等。如有脓肿形成,注射对比剂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液化脓腔仍为低密度。如有窦道发生,可见窦道通向皮肤外。

(2)骨的改变与X线表现类似,由于空间分辨率低于X线,对细微的骨膜增生显示能力不如X线,但对X线不能显示的早期骨改变CT常可显示。最早见于干骺端骨松质的骨质破坏,CT显示为边缘不规则、局限的骨密度减低区,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脓液。

3.MRI表现(图7-1C,图7-3,图7-4,图7-5)

(1)软组织水肿、脓肿及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T1WI病变信号增强。

(2)短T1反转恢复序列(STIR)骨髓炎性病灶呈高信号与抑制的脂肪低信号分界清晰。

(3)骨膜钙化和死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4)采用MRI随访可判断治疗的效果,T2WI病变由高信号渐变为等信号,最后成为低信号,反映了脓肿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的过程。

4.比较影像学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检查以X线平片为首选。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改变、小骨质破坏和死骨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确定隐匿性病变。而MRI的组织分辨力极高,在确定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方面明显优于X线片和CT。MRI易于显示髓腔内的炎症浸润范围,可确定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清楚显示病理阶段。但在发现早期骨皮质破坏和死骨方面,MRI不如CT。

【影像与临床】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以全身症状和局部剧痛为主要表现。早期可出现全身不适、寒战、高热、昏迷、白细胞升高伴患肢局部肿胀,压痛明显但较局限。进展期患肢弥漫性肿胀,出现功能障碍,患处可有明显波动感。年长儿多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及肢体活动障碍;婴幼儿则以拒奶、烦躁、哭闹伴患肢假瘫为主。

【鉴别诊断】

化脓性骨髓炎应与骨结核、骨肉瘤、尤因肉瘤等相鉴别。骨结核基本上为骨质破坏性病变,没有或仅有轻度骨质增生,常累及邻近的骨骺及关节。尤因骨肉瘤不易与骨髓炎鉴别。尤因骨肉瘤常发生于骨干,不形成死骨,有葱皮状骨膜增生。在鉴别诊断上,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少见疾患,如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