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是由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按WHO肿瘤的病理分类,骨化性纤维瘤应称之为骨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则称之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两者同属于纤维-骨组织增生性病变。由于骨化性纤维瘤肉眼上,一般边界清楚,周围常有硬化性骨质反应,与一般纤维结构不良略有不同,所以我们仍分开阐述其影像学表现。
【典型病例】
病例1:男,4岁。因右胫前部疼痛1个月入院。走路时疼痛加重(图9-21)。
图9-21 胫腓骨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所见
右胫腓骨正侧位平片,示右胫骨上段、腓骨下段多囊性梭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边,局部骨皮质变薄,骨干变粗弯曲。
病例2:女,1岁。右面部无痛性肿大半年来诊。查体,右下颌区触及质硬肿物,固定(图9-22)。
图9-22 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所见
A、B.增强后CT轴位(软组织窗);C、D.增强后CT轴位(骨窗),示下颌骨右侧多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其内可见毛玻璃状骨化影,肿瘤边界清晰锐利,周边骨壳完整菲薄。增强扫描软组织窗显示肿瘤明显强化。
病例3:女,9岁。头痛半年来诊(图9-23)。
图9-23 蝶骨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所见
A.轴位T1WI;B.轴位T2WI;C.冠状位T2WI;D.矢状位T2WI;E.增强后矢状位T1 WI,示蝶骨膨胀性骨质破坏,肿瘤内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影像与病理】
骨化性纤维瘤起自于髓腔,可以向骨及纤维组织双向发展,有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又有瘤骨形成。发病年龄多为20~30岁的青年。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多见于颌骨,其次为其他颅骨。发生于长管状骨的50%患者年龄<5岁,60%以上发生于胫骨,其次为股骨,胫腓骨发病率约占长管状骨该瘤的90%。
镜下瘤体由无定形排列的成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构成胶原纤维,因而CT或MRI其内显示为不甚均匀的非液性密度或信号影。另外,由于基质内有紊乱的骨小梁散在分布,骨小梁有程度不同的钙盐沉积,因而CT多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影。有的骨小梁已形成明显的板层骨,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病变处骨质增生、硬化、畸形。由于基质内小血管丰富完好,故影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X线表现
(1)病变大小相差悬殊,长径2.5~15cm,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囊或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似拉长的骨囊肿。
(2)其内可见钙化斑或骨化影散在分布。
(3)随着病情演变,瘤组织逐渐骨化而密度逐渐增高,可呈毛玻璃状密度影。
(4)病变边缘呈不同程度的硬化,与正常骨分界清楚。病变多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5)发生于长管状骨的病变多局限于上、中1/3,有的可达1/2以上,并向骨干蔓延。以侵犯胫骨骨干前侧骨皮质最多见,可致胫骨向前弯曲(图9-21)。
2.CT表现 根据其内骨化程度的不一而显示为低密度囊变区、不均匀高密度影以及致密的骨性间隔。在CT上肿瘤边界清晰锐利,周边有完整菲薄的骨壳(图9-22)。
3.MR表现 其内部的纤维及骨化部分T1WI、T2WI均呈低信号,其他部分一般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图9-23)。
4.比较影像学 CT容易显示病灶内部结构,MRI显示肿瘤的整体情况最佳。
【影像与临床】
本瘤生长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块。少数病例可引起不完全性骨折后来诊。一般采用局部刮除或手术切除病灶,预后大多良好,很少复发、恶变。
【鉴别诊断】
1.非骨化性纤维瘤 10~20岁好发,四肢长管状骨多见。病变多侵犯骨皮质,局部膨胀变薄。边缘有细线样硬化。内部无成骨。病变范围常较骨化性纤维瘤小。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发生于颌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病年龄较轻,病变广泛,常多骨受累,病变与正常骨之间境界不清,可伴有骨骼变形。病变内部可有不同程度骨化。颅面骨病变多属硬化型,术后易复发,自行消失者罕见。发生于长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骼容易变形,病灶边缘清楚,但很少有骨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