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源性囊肿感染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源性囊肿感染影像学表现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小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可由实性组织构成。也有少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灶内部为实性成分。囊内呈多个高低不一的液-液平面征象是动脉瘤样骨囊肿MRI的重要征象。侵犯脊椎可引起相应部位疼痛,病灶较大者可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年龄则较轻,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很少侵犯骨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硬化现象,CT和MRI可见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可能原因是骨内静脉血栓形成或动静脉异常沟通后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静脉压持续性增高、血管床扩张,局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海绵状血池,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与反应性增生修复同时存在。约80%发生于5~20岁的青少年,女性较为多见。

【典型病例】

病例1:男,8岁。左髋关节疼痛来诊(图9-49)。

图9-49 动脉瘤样骨囊肿(1)

影像所见

A.左髋关节正位平片,示左侧髂骨囊性病变,病灶边界清楚但不规则,无明显分房或膨胀征象;B.左髋关节平扫CT轴位图像,示左侧髂骨菲薄间隔分隔的多囊性病灶,囊内容物为液性密度,呈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上层液体呈低密度,下层呈高密度。

病例2:男,15岁。右膝肿痛1年,局部扪及肿块并有痛(图9-50)。

图9-50 动脉瘤样骨囊肿(2)

影像所见

A、B.右膝关节正侧位平片,示右股骨远侧干骺端内侧单纯吹气球样骨质破坏,病灶无明显分房征象,病灶边缘不清。病变突出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C.矢状位T1WI;D.矢状位T2WI,示病灶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病灶内由形态大小不一的囊腔组成。囊间隔清楚,呈不规则的低信号影。部分囊内可见高低不一的液-液平面。液平面上层在T1WI上呈低、中、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液平面下层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

病例3:男,7岁。10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并跛行,无畏寒发热(图9-51)。

图9-51 动脉瘤样骨囊肿(3)

影像所见

A、B.右膝关节正侧位平片,示右侧胫骨近侧干骺端偏心性生长的囊性病灶,病变边界不清,邻近可见线状骨膜反应;C.冠状位T2WI;D.轴位T1WI、T2WI,示病变为由菲薄低信号间隔的多囊性结构,其内可见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

【影像与病理】

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胫骨、肱骨、脊柱、跗骨等,短管状骨也可发病,前三个部位病例占50%以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占20%~30%,常在外伤、成软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原发性骨病的基础上发生。

病理大体标本为囊性膨胀性病变,其内含有大的充血囊腔。血液可新鲜或陈旧。间隔为棕红色纤维结缔组织或纤维性骨小梁。外侧的骨包壳为钙化或未钙化的骨膜。病灶常向软组织内膨出。较小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可由实性组织构成。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X线平片(图9-49,图9-50,图9-51) 病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呈偏心性生长;发生于短管状骨的病变可呈对称性生长。病变呈膨胀性吹气泡样囊状透亮区,其外有菲薄的骨包壳覆盖,囊内含有粗细不一的骨嵴。病灶轮廓清楚不规则,骨包壳局部破缺则可形成边界清楚的肿块突入周围的软组织。早期由于病灶发展迅速,局部的骨质来不及增生修复,平片多表现为单纯溶骨性破坏,病灶无明显分房或膨胀征象,而且病灶边缘不清或呈筛孔状改变,病变可突出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伴局部骨膜增生,这时与恶性骨肿瘤表现极为相似,需仔细鉴别。愈合期病灶可不膨胀,但其内有较多的钙化和骨化。发生于脊柱者,一般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呈膨胀性外观,椎体可发生压缩骨折。

2.CT表现 病变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包壳菲薄,个别病变CT上也看不到周围的骨包壳。病变囊内容为液性密度,CT平扫可见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图9-49B),上层液体呈低密度,下层呈高密度。囊腔间隔为软组织密度,并可见钙化和骨化。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处可有硬化。周围的软组织肿块的结构和密度均与囊内相似。CT增强扫描囊间隔强化而显示更清晰,病变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及囊内容明显强化。也有少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灶内部为实性成分。

3.MRI表现(图9-50,图9-51) 病灶与周围软组织分界光整,其内由形态大小不一的囊腔组成。囊间隔清楚,呈不规则的低信号影。囊内呈多个高低不一的液-液平面征象是动脉瘤样骨囊肿MRI的重要征象。囊内由于血液处于不同的时间而信号强度不一。一般来讲液平面上层含浆液或高铁血红蛋白,在T1WI上呈低、中、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液平面下层有含铁血黄素成分,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病变内可有粗大的供血血管和囊内容明显强化影。

4.比较影像学 典型或成熟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平片即可清晰显示。CT和MRI比X线平片能更确切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皮质变薄程度、病灶内部情况、粗大的供血血管以及软组织的情况。CT和MRI所显示的囊内多个液-液平面征象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重要征象。此症可随病人体位改变而变化。为了更好显示此征象,扫描前病人应静卧20~30min。

【影像与临床】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急性疼痛,病程发展较快,在骨质严重膨胀和破坏的病例,经常发生病理性骨折。侵犯脊椎可引起相应部位疼痛,病灶较大者可引起神经压迫症状。临床治疗以彻底的外科手术为主,手术不彻底者易复发。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发生于骨骺闭合以后的关节面下的骨端。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多无骨质增生硬化,病灶内不是以液性成分为主,且无钙化或骨化。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年龄则较轻,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很少侵犯骨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硬化现象,CT和MRI可见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

2.软骨黏液纤维瘤 偏心性生长,分叶状,突入软组织时多无包壳。破坏区内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范 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