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垂体增强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什么

垂体增强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什么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青春期前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分泌生长激素量不足或缺乏所引起。垂体性侏儒症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引起生长障碍导致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CT以及MRI检查对骨关节的价值有限,但有助于进一步对病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诊断。

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青春期前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分泌生长激素量不足或缺乏所引起。垂体性侏儒症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引起生长障碍导致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男女性发病率大致相等。发育停止的征象通常在2~9岁出现。

【典型病例】

男,18岁,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图11-1)。

图11-1 垂体性侏儒症

影像所见

左手腕部X线平片:骨骼呈比例细小,骨龄用CHN法测量为12.8岁。

【影像与病理】

1.原发性垂体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在儿童发病以原发性者多见。

2.获得性,即由于垂体或垂体周围组织的肿瘤、感染、外伤等所引起垂体前叶多种内分泌功能不全和(或)伴有后叶的功能不全。

3.特发性垂体功能减低,即患儿垂体功能减低,但在垂体或下丘脑未能找出病变,同时又证实为垂体生长激素缺乏者。可以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4.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时,全身骨骼生长发育障碍,骨骼发育停止于幼儿阶段。骺软骨骨化及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骺线愈合均延迟,甚至长期或终身不愈合,同时伴有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X线平片

(1)全身骨骼发育短小,与年龄不相符,但各骨骼大小的比例正常,骨质结构正常。

(2)全身骨骺骨化中心出现延迟,骨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骨骺与干骺端间的骺线愈合延迟(图11-1),甚至到成年或终身亦不愈合。

(3)颅面骨的改变为颅大面小,两者不相称,囟门闭合晚,可见缝间骨。出牙晚,但牙的体积不小,而又由于面骨发育小,致牙槽骨内可见未萌出的乳牙与恒牙并存排列呈折叠状。

(4)由于椎体边缘的骨骺延迟,椎体可变扁,椎间隙相对稍宽。

(5)特发性及原发性垂体功能低下者蝶鞍小或正常,垂体及鞍上肿瘤者蝶鞍扩大或骨质破坏。

2.CT和MRI检查 CT及MRI主要应用于原发性或获得性垂体性侏儒的病因学检查。

(1)垂体缩小,特别是垂体高径变小。

(2)正常垂体后叶消失。在第三脑室下方中央隆突,或垂体柄、视交叉上可见异位的垂体后叶。

(3)垂体柄变细,中断甚至消失。

(4)部分患者可见鞍区骨性结构萎缩和畸形。

3.比较影像学 X线平片能提供垂体性侏儒的骨关节系统改变的主要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本症。CT以及MRI检查对骨关节的价值有限,但有助于进一步对病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诊断。CT对萎缩垂体显示不敏感,这可能与骨性伪影,以及鞍底部分容积效应有关。而且垂体后叶主要是脂质成分,在CT上密度低,图像一般难以与周围脑脊液区别。MRI不但无颅底骨性伪影的影响,而且对垂体后叶脂质成分敏感,显示垂体的最佳层面是MRI矢状面。

【影像与临床】

患者体型瘦小,但身材匀称。智力正常或稍低。皮肤皱纹增多,貌似“早老症”。患者性腺发育幼稚,第二性征缺乏或低下。继发于颅内病变者,发育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并可出现头痛、视力损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中生长激素减少,有的可伴有促甲状腺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或缺乏。

【鉴别诊断】

垂体性侏儒症主要的影像学改变是匀称性、对称性全身骨骼短小,但患者智力正常。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原发性侏儒 为一种先天性生长异常,并非因垂体功能低下所致。患者在胎儿期已出现生长障碍,生后即呈侏儒状态,且终身不能发育到正常体型。X线上除显示骨骼短小外,骨化中心出现时间以及骨骺与干骺端闭合的年龄均正常,而且患儿智力和性功能也正常。

2.体质型青春期延迟 男孩多见。表现在青春期前身材矮小,骨龄及性的发育也相应地落后,牙齿萌出较晚,但内分泌功能正常。青春期发育后身高及性成熟趋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