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最为罕见的骨代谢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前8~14岁儿童,无明显的家族史、饮食史和性别差异。全身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变细,骨皮质变薄,椎体压缩变扁。本病需与成骨不全,蛋白质或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豆状核变性,长期卧床小儿,Still病,激素治疗医源性骨质疏松等鉴别。结合上述各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骨质其他影像表现可资鉴别。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最为罕见的骨代谢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前8~14岁儿童,无明显的家族史、饮食史和性别差异。

【典型病例】

男,12岁,摔伤后腿部骨折2年(图14-2)。

图14-2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影像所见

A.双手正位X线片;B.左足斜位X线片;C.骨盆正位X线片;D、E.右股骨正侧位X线片,F、G.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H.脊柱T2WI,示全身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变细,骨皮质变薄,椎体压缩变扁,其中右股骨下段病理性骨折。

【影像与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因素包括:破骨细胞的活性过强,导致骨吸收过度及骨形成不足;或某些骨代谢调节因素失常,如1,25(OH)2D3、降钙素等降低。大部分患儿的生理异常是可逆的,在青春期后期可自行缓解。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全身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变细,骨皮质变薄,椎体压缩变扁(图14-2)。长骨骨折多发生在干骺端处,其特点是干骺部的新骨形成也呈疏松状,称为新骨疏松(neo-osseous osteoporosis)。颅骨多正常或呈轻度毛玻璃状改变。

【影像与临床】

临床表现为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疼痛甚至骨折,腰椎多有压缩性骨折。典型者以背部、髋部和肢体的隐痛开始,渐渐出现行走困难,常发生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疼痛和下肢的骨折。重者可引起骨折愈合后肢体畸形;脊柱压缩骨折易致身材矮小,持续1~4年后可自然修复,临床症状消失。体格检查可表现正常,亦可出现胸腰段的脊柱侧后凸、鸡胸、长骨畸形和跛行等。部分患儿可因胸廓变形而影响心脏和呼吸功能。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成骨不全,蛋白质或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豆状核变性,长期卧床小儿,Still病,激素治疗医源性骨质疏松等鉴别。结合上述各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骨质其他影像表现可资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