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
胆囊为一卵圆形的水样密度的结构,正常位于胆囊窝内,正好位于方叶后外侧方,相当于肝左叶和右叶分开的平面上。CT可准确确定正常和变异的胆囊。胆囊分为底、体、颈3个部分,胆囊管通常难以显示。其横断面的形态取决于胆囊外形以及它和人体纵轴的关系,当胆囊与体轴平行时,其与扫描平面垂直,胆囊断面呈圆形;当斜置时其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为1~2mm,超过3.5mm考虑为异常,>5mm,为肯定增厚。胆囊的大小变异较大,一般长径为4~5cm,餐后胆囊可显著缩小。胆囊密度均匀,CT值为0~15Hu,其密度高低与胆汁成分有关,有时与肝密度相等,需增强扫描除外其他疾病。静脉注射胆影葡胺1h后扫描或口服碘番酸0.5g,14~16h后扫描,可使胆囊显影。
(二)胆管
肝内胆管细而斜行,与肝门静脉伴行,平扫不能显示,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一般为2~3mm,或小于伴行肝门静脉的1/3。静脉注射50%胆影葡胺后30~60min扫描可清楚地显示左、右肝管及其分支,由肝内向肝门呈树枝样分布,左右肝管于肝门水平合成为总肝管。总肝管直径3~5mm,一般亦不能显示,总肝管和胆囊管合并形成胆总管。胆总管直径<6mm为正常,6~10mm者可疑扩张,>10mm者为扩张。约30%正常胆总管可在平扫时显示,表现为圆形水样低密度影,胆管在泛影葡胺增强扫描时无改变,但因肝实质密度普遍增高而将胆管衬托得更为清楚。胆总管向下向左绕过十二指肠球部后进入胰头,再向下行,在十二指肠降部左侧壁内与胰管汇合成壶腹。在肝门水平,总肝管与肝动脉、肝门静脉构成三结构,与肝动脉并列,位于肝门静脉的左前上方,肝动脉的右侧,三者在横断面上形成三角形关系,胆总管远段走行几乎与矢状面平行,其断面呈圆形,大多数(80%)位于下腔静脉的正前方,胆总管与下腔静脉间距不超过1cm,超过者应疑为病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