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的诊断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胆囊癌没有典型的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可能有困难,晚期可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右上腹包块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50%以上胆囊癌合并结石,当胆囊腔普遍密度增高且内含有结石时,不应满足于胆结石的诊断,应全面分析图像有无胆囊癌的间接征象,以防漏诊。静脉注射胆影葡胺后扫描,有助于显示胆囊腔内肿瘤的大小及范围并同时观察胆道受累情况。CT不能显示局限于胆囊壁内,无壁增厚的胆囊癌。

(一)概述

原发性胆囊癌少见,占恶性肿瘤的0.3%~5%,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4~5)∶1。大多有胆囊结石,65%~90%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可能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病理上腺癌占71%~90%,鳞癌占10%。其他未分化癌和类癌罕见。腺癌又分为浸润型(70%),早期局限性胆囊增厚,晚期形成肿块和囊腔内闭塞;乳头状腺癌(20%),肿瘤呈乳头或菜花状从胆囊壁突入腔内,容易发生坏死、溃烂、出血和感染;黏液型腺癌(8%),胆囊有广泛浸润,肿瘤呈胶状易破溃,甚至引起胆囊穿孔。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底部、体部、偶见于颈部。肿瘤扩散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主要是肝脏)和丰富的淋巴管转移为主,少见有沿胆囊管直接扩散及穿透血管的血行转移。胆囊癌没有典型的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可能有困难,晚期可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右上腹包块等症状。

(二)CT表现

结合病理可把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分为3种类型。①浸润型:表现为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向腔内生长,可单发或多发,其基底部可局性增厚,胆囊腔存在;③肿块型:该型多为胆囊癌晚期,整个胆囊被等密度肿块占据,正常胆囊密度影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

胆囊癌的间接征象:①胆囊邻近的肝内出现低密度区,该征象出现常提示胆囊癌直接侵犯局部肝组织,方叶易受侵;②肝门水平胆道梗阻,这可能是由于胆囊直接侵犯胆管,或由于胆囊癌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胆管。直接的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淋巴结肿大可产生胆道梗阻,梗阻水平在分叉以下的总肝管。值得注意的是50%以上胆囊癌合并结石,当胆囊腔普遍密度增高且内含有结石时,不应满足于胆结石的诊断,应全面分析图像有无胆囊癌的间接征象,以防漏诊。进展性肿瘤典型表现包括直接侵及肝、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和血行转移。静脉增强扫描和胆道造影CT扫描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胆囊壁及胆囊周围受侵情况和肝、胆管转移。静脉注射胆影葡胺后扫描,有助于显示胆囊腔内肿瘤的大小及范围并同时观察胆道受累情况。

(三)诊断要点

1.胆囊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

2.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

3.胆囊呈等密度的肿块。

4.肿瘤可直接侵犯肝脏。

5.可合并胆囊结石或高位胆道梗阻。

6.附近淋巴结转移(图7-2)。

图7-2 胆囊癌CT表现

(四)鉴别诊断

有并发症的胆囊炎,最特征的CT征象为围绕胆囊出现轮廓清楚的曲带状低密度或“晕”这一征象。这一征象主要是由于胆囊壁水肿所致,也可由于胆囊周围积脓所致,而在胆囊癌无此征象。胆囊炎很少有胆囊窝局部肿块,胆囊癌则无一例外,且并有肝门处胆道梗阻,肝脏受侵和淋巴结转移。胆囊炎的囊壁一般为均匀一致性增厚且程度较轻,而胆囊癌的囊壁是不规则的,慢性胆囊炎囊壁弥漫性增厚与广泛浸润性癌鉴别较困难。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表现局限于胆囊壁内,两者的鉴别困难。CT不能显示局限于胆囊壁内,无壁增厚的胆囊癌。有时对胆囊窝周围肝内病灶之原发部位的鉴别较困难(即判定胆囊癌侵犯肝还是肝癌侵及胆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