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事故现场处理

核事故现场处理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辐射突发事件的后果和出现的医学问题,主要取决于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重大的核事故,既可发生放射损伤,也可发生烧伤、创伤等其他损伤,以及并发有放射损伤和其他损伤的放射复合伤。可用气象飞机等消除事故地区的雨云等,以避免降雨造成放射性污染扩散。

核辐射突发事件的后果和出现的医学问题,主要取决于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重大的核事故,既可发生放射损伤(包括全身外照射损伤、体表放射损伤和体内放射性污染),也可发生烧伤、创伤等其他损伤,以及并发有放射损伤和其他损伤的放射复合伤。所发生的伤员多、伤类杂、伤情重,如何正确处理早期救治与后续治疗的关系、紧急处理与可延迟处理的关系、早期救治各种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严重伤员的抢救生命与消除污染的关系等,都是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治中应正确处理的重要问题。

(1)现场救援行动原则:现场救援行动应遵循快速有效、边发现边抢救、先重后轻、对危重伤员先抢救生命后消除污染、保护救援人员的原则。

(2)现场救援的基本任务

① 现场紧急救护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救出伤员,尽快将伤员撤离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对严重伤员(如发生休克、窒息、大出血、呼吸道阻塞等),首先抢救生命,待趋于平稳没有生命危险时再进行放射性污染洗消;采取措施避免放射性污染向周围环境的扩散;经急救处理后送往设有诊所或医院的接收区。

② 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设立临时分类站,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早使用稳定性碘和(或)抗辐射药品。

③对人员进行放射性体表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处理,注意防止污染扩散,对开放性污染伤口去污后可酌情进行包扎。

④初步判断人员有无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

⑤尽可能收集、留取可估计人员受照射剂量的物品和生物样品。

⑥填写伤员登记表。

⑦根据初步分类诊断提出伤病员后送的建议,尽快将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体内或伤口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人员,以及现场救护中不能处理的其他非放射性损伤人员送到二级医疗救治单位;必要与可能时,将严重伤员直接送到三级医疗救治(专科医院)单位;伤情危重不宜后送者可继续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酌情及时后送。

⑧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医学和公共卫生后果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必要的去污染和防止人群受到进一步辐射照射的建议和推荐行动,提出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议。

(3)现场救援行动的步骤

步骤1:进入污染区域或辐射源区之前,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个人剂量计,并按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具。

步骤2:如果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员,则担负现场控制人员的职责;否则应向现场控制人员了解情况。

步骤3:尽快搜救受伤人员;进行医学分类,立即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尽快将伤员转移出污染区,并请求场外医疗帮助。

步骤4:在去污队的帮助下,进行人员的放射学分类和隔离受污染者,防止污染扩散。

步骤5:与公安人员取得联系以获取有关人员姓名、地址等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联络调查。

步骤6:如果已知患者的放射性污染性质和程度,通知接收医院准备处理;如尚未获知,请求辐射评价人员帮助。

在现场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可疑被污染而未进行检测的人员离开;不要在污染检查前从现场带走任何可能污染的设备。

(4)现场环境处置:事故造成设施内某些场所被放射性污染后,在放射性物质泄漏已经得到可靠控制的情况下,应当迅速安排进行环境的去污处置。环境的除污染主要是对受污染地区内的建筑物、地面、设备、道路、土地等除污染。道路及建筑物表面可用水冲洗、真空抽吸或喷涂薄膜聚合物等方法;武器装备等可用水及适当清洁剂、薄膜洗消剂清洗;农田和草场禁止收割,去掉表层土,也可深耕深埋使受污染的表面土层移到较深层;规划出入道路,并对污染道路进行去污染,防止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扩散,避免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受到照射,还可减少、避免交通事故。

核电站等一般建立在沿江或沿河岸边,对污染的河流、水系尽力截流,将其排放到特定地区,以免污染下流广大地区。可用气象飞机等消除事故地区的雨云等,以避免降雨造成放射性污染扩散。对环境去污过程中,应对所产生的固态和液态废物进行适当分类收集,以便做进一步监测分析处置。若放射性污染的物理半衰期较短,可不进行去污,而让其自然衰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