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行心理疏导干预

进行心理疏导干预

时间:2023-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受事件影响、危害的广大公众,特别是已发生明显心理紊乱的人,应切实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2007年《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颁布,也是国内首个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善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正在逐渐改变重视物质因素而忽视心理干预的现象。应大力加强心理疏导干预工作。

核事件对公众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影响,对个人、家庭、社会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以致影响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对受事件影响、危害的广大公众,特别是已发生明显心理紊乱的人,应切实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尝试,首次开展这项工作是针对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事件,以及后来的洛阳大火和石家庄爆炸案等事件。近年来,在一些心理学和公共管理专业人士的呼吁下,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07年1月,广东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联盟,旨在打造完备的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2004年5月,浙江省“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全面实施”的政府机构。2007年《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颁布,也是国内首个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北京回龙观医院下属的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在2004年还创办了全国首个心理危机干预网站。

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善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正在逐渐改变重视物质因素而忽视心理干预的现象。应大力加强心理疏导干预工作。

(1)心理疏导:疏导心理淤塞,使心理活动畅通无阻。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帮助人们加深自我认识,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者,常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效果。要针对不同的病症和病情发展阶段,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合理的语言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分析,激励他们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促进其自身心理转化,减轻、缓解及消除症状,提高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疏导可由自我疏导、相互疏导,也可由专业心理医师、心理咨询师疏导。有些也可通过切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效果。

由于心理指导行为,首先要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具有正常行为。因此,对民众的核恐惧心理的应急咨询与抚慰也要迎头赶上。消除各种不实传闻对民众的心理影响。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提醒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听取权威报道,切勿轻信谣言。

(2)转移注意力:这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可把存在心理障碍的人带离事故现场,脱离心理应激源。让他们参加学习、劳动、娱乐、社会求助等活动,使他们忘掉一时伤痛,逐渐减轻心理压力。

(3)关怀救助:事故中丧失亲人或家中多人受累,从而感到孤独无援,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要满怀热情地安排他们撤离有害现场,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保障好吃、住、休息、医疗或组织与亲人、友人、同事相处,或电话联系,互报平安,也可减轻心理压力。一些特殊的心理辅导技巧,给受害人以温暖、关怀、鼓励。如拥抱受害人,并说“现在你很安全,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了,看,我们都在你身边”。这样既温暖了受害人,也解除了其他人认为他们是“传染源”而不敢接近的误解。

(4)心理治疗:在核事件中,有的受害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