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超声检查快速、简便且无创伤,在TRI前应用超声对桡动脉进行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桡动脉的直径,还可以检测其解剖是否存在异常,从而为TRI筛选合适的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桡动脉的损伤;同时,术后应用超声对桡动脉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到桡动脉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积极的治疗。因此,超声在TR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正常桡动脉的超声图像
超声下正常桡动脉纵轴呈长管状,边界整齐,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内径逐渐变细。关于桡动脉的直径,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数值。我中心曾对预行TRI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桡动脉,结果发现成年人患者右侧桡动脉远端直径为1.3~3.6mm(桡动脉直径的测量点位于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平均直径为(2.38±0.56)mm。其中,男性右侧桡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女性[(2.47±0.57)mm iv(2.17±0.48)mm,P<0.01]。在日本学者Nagai的研究中,应用超声测量日本人的右侧桡动脉直径为(2.4±0.4)mm[男性(2.5±0.4)mm,女性(2.2±0.3)mm],与本中心测量结果相似。韩国学者Yoo报道韩国男性桡动脉直径为(2.69±0.40)mm,女性(2.43±0.38)mm,明显大于中国和日本人,可能与韩国人的身高要比日本及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高有关,据报道韩国、日本、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分别是173.3cm、170.7cm和169.7cm。
本中心应用超声测量左侧桡动脉发现左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2.38±0.47)mm,与右侧桡动脉直径基本相等,提示在临床中如果经右侧桡动脉穿刺或操作失败,可经左侧桡动脉行介入诊治术。
正常桡动脉频谱为动脉频谱,表现为收缩早期血流速度加快,形成陡直的向上波峰,然后迅速下降(图45-3)。我中心测量的右侧桡动脉血流流速峰值为(64.34±21.76)cm/s。左侧桡动脉血流流速峰值与右侧相似。正常桡动脉的内膜光滑,较薄,平均内膜厚度为(0.25±0.12)mm。
图45-3 正常桡动脉超声图像
二、异常桡动脉的超声图像
研究报道TRI失败的发生率为1%~5%,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患者桡动脉直径过于细小,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存在桡动脉解剖异常。术前应用超声检查患者桡动脉的解剖异常对于在临床中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局部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在右侧桡动脉解剖异常中桡动脉纡曲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高位桡动脉,高位桡动脉常同时合并高位尺动脉(图45-4);双桡动脉也是解剖异常中常见的类型(图45-5);桡动脉发育不良及桡动脉狭窄是较少见的解剖异常。由于桡尺动脉环的环形解剖结构在超声影像上不易被识别,因此超声检查很少能发现桡尺动脉环。
本中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右侧桡动脉的解剖异常发生率为6%,包括桡动脉纡曲2.1%、高位桡动脉为1.6%、双桡动脉1.2%、桡动脉发育不良0.6%,右桡动脉狭窄0.4%。本中心应用超声发现的右桡动脉解剖异常发生率与Huzjan等报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基本相似(图45-4~图45-8)。
图45-4 高位桡动脉,合并高位尺动脉(腋动脉水平)
图45-5 双桡动脉
图45-6 桡动脉纡曲
图45-7 桡动脉狭窄
图45-8 桡动脉发育不良
三、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超声对桡动脉的检测意义
在行TRI术时,桡动脉解剖对穿刺、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术前行桡动脉超声检查可筛选出桡动脉直径过细或解剖异常不适合行TRI的患者,避免患者术中因多次穿刺或硬性前送鞘管、导管及导丝而导致的损伤,同时也避免了因多次尝试穿刺或前送鞘管、导管及导丝而花费大量的手术时间,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也避免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损伤,因此术前应用超声检查桡动脉对TRI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另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评价桡-尺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通过测量桡、尺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观察掌浅弓和掌深弓的血流方向,以及桡动脉受压后尺侧到桡侧的血流,从而判断桡-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的通畅与否。若压迫桡动脉后,桡动脉远端未见任何多普勒信号,提示桡-尺侧支循环不良,相当于改良Allen试验阴性。该检查方法简单、方便,且较改良Allen试验更为直观、可靠,在有条件的心脏中心可作为评价手掌动脉血供的首选。
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超声对桡动脉的检测意义
近年来,随着TRI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冠心病介入诊治术,但是TRI对桡动脉的结构影响如何?桡动脉是否适合重复行该手术?以及术后桡动脉是否还适合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桥血管还不清楚,国内外对此方面的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应用超声观察了TRI术后桡动脉的损伤,发现TRI术可对桡动脉造成非闭塞性及闭塞性损伤。
本中心应用超声进行的研究发现接受TRI的术后第1天有高达80.6%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局部内膜毛糙、增厚,并有不同程度的直径缩小,考虑可能原因为桡动脉穿刺及置入鞘管导致桡动脉机械损伤后发生急性期反应,表现为局部内膜水肿、增厚,进而导致直径缩小。1个月后随访发现多数患者桡动脉内膜的毛糙消失,变得光滑,内膜厚度较术后第1天明显减小,但仍较术前增厚,说明多数患者桡动脉内膜在1个月内有明显的修复,但仍未能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研究发现术后1个月随访时桡动脉平均直径较术后第1天也有所恢复,但较术前仍缩小,说明术后1个月内随着桡动脉内膜增厚的减轻,桡动脉直径有所恢复,但是仍未能恢复至术前状态,说明TRI对晚期桡动脉的结构仍有一定影响。Madssen等应用超声测量了经桡动脉造影后右侧桡动脉的直径,结果发现术后10~14个月患者的右侧桡动脉直径明显小于左侧,说明经桡动脉造影术可导致桡动脉的长期损伤。
图45-9 术后桡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本中心研究术前超声检查未发现桡动脉狭窄,但术后第1天检查发现有15.7%的患者桡动脉发生了狭窄。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桡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降低为7.6%,说明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内膜未能得到修复,也可能是手术导致桡动脉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导致桡动脉慢性狭窄,乃至闭塞(图45-9)。
尽管TRI较经股动脉途径可明显降低局部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经桡动脉途径的一个弊端为桡动脉闭塞,文献报道当以触诊脉搏消失为诊断标准时其发生率为5%,而术后早期以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缺失为诊断标准时其发生率为9%。本中心研究术后第1天超声检查发现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为2.8%,低于文献报道,可能原因为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发现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1.7%,说明1个月之内有40%的患者闭塞的桡动脉发生了再通(图45-10,图45-11)。
图45-10 术后桡动脉狭窄
图45-11 术后桡动脉闭塞:桡动脉远端管腔内可见无回声斑块充填,未见血流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