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主要有3种方法。①肝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但所取的组织较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②腹腔镜下取肝活体组织:所取组织较大,可以从病变明显处直接穿刺,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③外科剖腹术进行肝活检。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肝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一)肝活检适应证
肝穿刺应列在肝病其他检查之后,作为最后检查项目之一,而不应作为肝病检查的第一步骤,同时应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其适应证包括以下内容。
1.肝或脾大的鉴别诊断: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肝大,肝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如是否为急或慢性肝炎、肝肿瘤、脂肪肝、肝感染性疾病等。
2.鉴别肝生化异常的原因:疑难性肝病,生化、影像诊断不能确诊者。
3.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的评估:明确慢性肝炎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提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和预测预后。
4.对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5.对原因不明的黄疸,判断其性质:肝外阻塞性,或是肝内胆汁淤积性,是否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6.确定肿瘤来源:如肝癌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来源于肝细胞还是胆管细胞。
(二)肝活检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患者不合作,如精神病患者;怀疑为肝血管瘤,急、慢性胆管炎,重度肺气肿等;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减低。
2.相对禁忌证 腹水;腹腔感染、右膈下感染;高度腹胀;全身状态差。
(三)注意事项
1.穿刺前医生会全面了解病史和用药情况,完善各项实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B超或CT等,并向患者详细介绍肝活检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消除其恐惧心理。
2.术前2周停用水杨酸盐复合物和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术前2~3h可进食少许,以促进胆囊排空。
3.对于PT明显延长(超过4s或更长)的患者,如果必须进行穿刺,最好在穿刺前使用速冻新鲜血浆,将PT控制在比对照延长4s以内;如果血小板低于60×109/L,亦是输注血小板的指征,可有效防止出血的发生。
(四)术前准备
1.为减少穿刺时肝随呼吸移动,避免肝的损伤和出血,术前应练习呼吸,练习深吸气后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
2.常规检查: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血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B超测定肝的形态、大小、有无血管瘤、肿瘤占位的位置、胆囊的位置及大小。
(五)肝活检操作程序
最佳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腋前线到腋中线的第7~第9肋间,多在第8肋间,亦可用B超定位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边,右臂上举置头后,面向左侧。用甲紫标记穿刺点后,以碘酊、乙醇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戴口罩和无菌乳胶手套。用1%普鲁卡因(先做皮试)或2%利多卡因注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沿肋骨上缘麻醉由浅入深直至肝的被膜。穿刺方法有1秒钟穿刺法(Menghini型针)、Tru-Cut型针穿刺、肝穿枪穿刺等。
穿刺后患者应绝对卧床12~24h,细针穿刺者可以缩短为4~6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六)肝活检应用价值
肝活检诊断的缺点是其局限性和非特异性。肝活检的标本很小,为成年人肝总体积的1/63 000~1/50 000,标本越大,其准确率越高。急性肝炎病变广泛,且较一致,故准确率高;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病,因其病变分布不均,可能出现取样误差,误差发生率为5%~10%。如果活检的组织不足1.5cm或包括的完整汇管区不到7~8个,则诊断的可信度低。
在B超引导下细针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肝的局灶性病变有较大价值,安全性好,准确率高,在对局灶性病变的检查中,已完全取代了盲穿。除常规病理形态观察外,还可对肝组织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病毒的原位杂交、酶学检查等,进一步提高其应用价值。
(七)肝活检并发症
肝活检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有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如局部疼痛、出血、感染、气胸等,还可伴随显著的疼痛和不适感。肝活检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应尽量避免,因而在临床上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