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众的交往环境

公众的交往环境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众交往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个人“进入”社会,都是在公众交往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在公众交往中发生许多矛盾和不幸事件,引起人们无休止的议论,舆论成为公众交往的必然结果。舆论环境既基于公众交往,又连绵不绝地促成交往的深入发展,舆论与社会交往始终纠缠在一起。
公众的交往环境_舆论学概论

一、公众的交往环境

舆论的出现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成为公众关系的随行物。社会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仅就社会关系的人数和范围来讲,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与几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上下层关系,群体或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尽管社会关系极其复杂,但任何范围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公众或群体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社会交往体现出来,公众关系是社会广泛交往的产物。

公众的社会交往广泛而深入,动作、语言等直接交流大量出现在每个人身边,文字或其他媒介的间接交往几乎涉及每个人。用语言、行为等接触方式而产生的互动,成为社会舆论形成的第一个环节。公众交往最密切、最能相互了解、最有影响的手段,是直接交流意见,并促成其他交往关系的发生。不同社会交往使公众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有些比较松散,有些比较紧密,直接的意见传播构成人们彼此沟通的最有影响的途径。

任何个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要与他人建立互利互存的各种关系,以便在社会交往中找到依托。离开这个“社会网”,和外界失去意见联系,任何人都不可能生存。公众交往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个人“进入”社会,都是在公众交往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不同的社会关系,表明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认识一个人实际上主要是认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否则不能算是对一个人的真正认识。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每个人发表的意见具有不同的分量,在社会交往中也就发挥不同的作用。

人有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对客观世界作出反应,表现为人际间的意识交流。如果没有语言,就会影响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也谈不上形成一致意见。文字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使公众可以进行最大范围的和多种形式的意见融合,使交往达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程度。语言和文字是舆论传播的重要工具,为人类意见的接近提供了前提,因而是人类实现思想一致的手段。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必要的社会规范,要求人们遵从。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如法律、道德、纪律、风俗等不同形式,既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又是人类交流意见的话题。通过教育、协商及争论,最后共同制定了法律,导引人们齐心维系社会规范,社会得以保持整体性和秩序性。实际上,每个人从懂事开始就从舆论中认识社会,起初接受典范的熏陶,然后接受组织(包括学校)的灌输,不断听取他人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舆论环境放大了公众交往的效果,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观念与规范的种子。可见,舆论环境除了公众交往,还包括社会组织,使人同社会规范融合在一起。每个人生活在公众交往中,同时也生活在舆论环境中,他的思想总是受优势意见的左右。

舆论的产生,实际是人们对环境的共同反应与应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等等,都会促使人们发表意见。人类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同时存在,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极易刺激人们的需求和渴望,使公众交往频繁地发生。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在公众交往中发生许多矛盾和不幸事件,引起人们无休止的议论,舆论成为公众交往的必然结果。舆论环境既基于公众交往,又连绵不绝地促成交往的深入发展,舆论与社会交往始终纠缠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