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舆论场与公共领域
舆论都是在具体环境中产生的,起始于某一具体空间,这种微观环境称为舆论场。舆论场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是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具体时空环境,表现为公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包含多人的体验、现实需要及彼此呼应。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中进行,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随形,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场的宏观含义则是指社会的公共领域,是同微观舆论场相对的概念。公共领域首先由一个个场所构成,基于与私人领域区别的交流意见的地方。哈贝马斯指出,公共领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由各种对话构成,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3]公共领域实际是便于公众发表意见的场所的统称,历史上的咖啡馆、剧院、广场、沙龙和今天的大礼堂、会议厅、街道以至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都是公共领域。这类开放的、公开平等而自由讨论的地方,是促成舆论形成和变动的重要空间。
公共领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即公众以整体利益或社会普遍利益为指向的现实活动领域,是与政府控制的领域对立而言的。公民的个人与家庭生活以私人利益为指向,活动空间具有封闭性、排他性与隐蔽性,因此不是公开场合。政府控制的会议厅和大众传媒不向公众开放,难以迅速形成大规模舆论,也不属于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则是公共生活领域和大众公开参与社会活动的场地,是一种社会场。舆论的社会场之所以存在,首先是由人类社会的结构决定的。每个人在他周围聚集着一个利害相关、联系较多的小社会,在特殊时机突然陷入引起思想共鸣的环境,就要对社会问题或重大事件进行讨论。这时,正是一定的场合把大家集结在一起,场面的气氛(包括激烈的言谈)激发大家的思考,共同意见才可能形成。
在舆论场中,物理空间的刺激、烘托、容纳、怂恿使带有爆破力的意见很快被众人接受,人们的思想被迅速地扭向同一个方向。优势意见取决于空间中出现的一种号召力,遵循某种原则的人们同这种号召力发生呼应,大规模的共同意见就产生了。
构成舆论场的主要因素是同一空间人们相邻的密度与交往频率。人们集结密度越大,也就越有交流意见的条件。许多人共栖于同一个场所,多向地自由倾诉各自的观点,多种意见的交融逐渐形成大体相同或相近的见解,而差异甚大的意见不是相互交融,就是进一步背离,最终形成一种或多种舆论。自古以来,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都有无数人在那里交流信息,畅谈共论,产生强烈的意见互动。舆论场的开放度,即舆论场和社会整体环境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大小,是不容忽视的另一个因素。舆论场开放与否,不仅关系到舆论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舆论的正负方向,即产生正确的舆论还是错误的舆论。舆论场与整个社会建立纵横畅达的意见通道,舆论的正确程度就随之增大。舆论场的开放度还包含这样一种意义,即社会环境有宽松的言论自由,人们的思想和议论对个人不构成危险,不仅舆论容易形成,而且有可能采集到正确意见的样本。在一个闭塞的社会环境中,要么意见表达出现萧条,要么意见单一化使人们对外界的了解往往偏颇,无法对事物作出全面的判断,即使形成舆论也掺杂一些荒谬成分。舆论场的要素,为舆论的产生聚合了多项外力的作用,当它们刺激其间活动的大多数人,就迅速使人萌发一种信念,并把人们的见解铸成坚不可摧的意志合力,舆论也就由合力的作用而展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