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论量与舆论的成立
通俗地说,舆论是一种议论,是议论量的概念,议论量是舆论成立的基础。几个人发表意见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多数人发表意见便构成舆论,所以,不是所有的议论都具有舆论的规格。当议论覆盖一定空间,发表意见的人数达到适度比例,才能构成舆论。对公共事务,一旦有人发表意见,听到的人也随之附和,此类聚议依次出现,社会舆论就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量度。
社会舆论的人数是个无序的巨量状态,每天都在增减,只要认真地观察,仍能大体把握它的稳定的量度。在那些不相识的公众中集聚着相当数量持有共同意见的人,他们分布在各个角落,使人们获得一种不确定的多数的印象。但议论量难以用直观的方法精确地掌握,在微观环境内做出基本估计也许准确,要确定社会舆论的存在,最可靠的方法只能进行抽样统计。确认不同范围的舆论,可以采取观察或统计的方法,但在严密科学意义上裁定舆论是否形成,只能运用舆论调查的手段。
在一个单位,议论的传播主要借助会议和舆论人的积极活动。舆论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种见解推销到许多人中,引起议论纷纷。人们是否参加某种议论,有多少人参加,通过目测耳闻可以确定误差较小的结果。有时,少数人的议论容易被视为多数人的意见,干扰人们对公众情绪的把握,把它和舆论混为一谈。所以,有时人们可能把舆论当作少数人的议论而不予理睬,忽视公众的整体意志。在社会小范围,例如一个街道或一个团体内,可以明确了解议论的人数,甚至可以大体计数出来。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想凭感官确定社会上发表相同意见的人数,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毕竟有许多人谈论问题时你不在场。如果我们仅凭感官把握社会议论的广延性,即在不同角落听到对同一个问题的相同意见,可以断定舆论已经形成,但作出的只能是模糊的判断。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确认,没有达到一定量的人数持有的共同意见,不能认为是一种舆论。确定舆论的量度是以意见传播的人数为前提的,是一定空间中人数的比例,脱离空间,量度将成为无法确定的概念。舆论集合意识的基础,是人而不是抽象的观念,即表现为多数人意见的一致。舆论量在整体上是相对静态的,而不是充满变数的活跃的量,但量变时时都在局部发生,人们对舆论量度的把握又是相对的。在不同时间获取议论量的指数,可能有较小或较大的差别,标志着舆论是否正在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