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鹿茸及其制剂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述略

鹿茸及其制剂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述略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鹿茸功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临床用途很多、很值得研究。作为重要药物,本文仅略述其在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方面的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研究概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凡用鹿茸者,必是肾阳虚;若为肾阴虚者误用,必致火上加油,病情恶化。经研究,鹿茸似无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鹿茸作为药物的国家,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已有鹿茸的记载,沿用至今约有两千年的历史。鹿茸功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临床用途很多、很值得研究。作为重要药物,本文仅略述其在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方面的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研究概况。

(一)鹿茸及其制剂临床应用概况

1.鹿茸饮片

作为饮片,自古以来鹿茸几乎不入煎剂。汉代多以粉剂内服或熬膏外用;唐代入散剂最多,入丸剂次之;宋以后主要入丸剂或制成其他剂型,在汤剂中出现者几乎未见到。

鹿茸不入煎剂的原因:①价格昂贵,质地致密坚硬,入煎剂既不易煎透,与他药共煎,煎出的有效成分也容易被其他药渣吸收造成损失,故不入煎剂。②用量少(一般1~2g),研末方便吞服。③有效脂溶性成分易溶于酒,不论单方、复方均可制成酒剂,或提取后制成其他剂型。④鹿茸有腥味,入汤剂口感差,不如酒剂能矫味,胶囊剂等剂型能掩盖气味。

2.鹿茸单方制剂

常制成多种剂型的成药。

鹿茸胶:系将鹿茸加工制成胶剂。用于肾阳虚弱、精血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子宫寒冷、崩漏带下。口服,加冰糖少许,黄酒或白开水炖化服,一次3~6g,或入汤剂,每天1~2块(每块重3g)。

鹿茸精:系将鹿茸经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稀醇溶液。为强壮剂、能增强机体活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肌肉松弛、营养不良、遗忘症、原发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等。口服,每次10~40滴(0.5~2ml),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鹿茸口服液:系将鹿茸经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液体剂型。功能温肾壮阳、生精养血、补髓健骨。用于阳痿滑精、畏寒无力、血虚眩晕、腰膝酸软、虚寒血崩。口服,1次10ml,1日2次。

鹿茸片:系将鹿茸粉碎成细粉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片剂。为滋补强壮剂。用于神经衰弱、体虚神怯、劳伤虚损、腰膝酸软。口服,1次3~4片(未包衣前每片重2.2g),1日2次。

鹿茸精注射液:系将鹿茸经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注射剂。作用同鹿茸精。肌内或皮下注射,1次1~2ml,1日2次。

3.鹿茸复方制剂

鹿茸多以复方形式入药,其剂型和成药的数量远比单方制剂多。

参茸丸:系将人参、鹿茸、熟地黄、枸杞子、黄芪、巴戟天、当归等药味加工制成蜜丸。功能滋阴补肾、益精壮阳。用于肾虚肾寒、阳痿早泄、梦遗滑精、腰膝酸痛、形体瘦弱、气血两亏。口服,1次1丸(每丸重10g),1日2次。

参茸卫生丸:系将山参、黄毛鹿茸、肉苁蓉、龙眼肉、锁阳等制成蜜丸。功能滋阴补肾、益气填精。用于脾肾阴虚,脏腑失和引起的身体羸瘦、腰酸腿软、四肢无力、健忘失眠、头晕目眩、阴虚盗汗、须发早白、肾寒精冷、梦遗滑精。口服,1次1丸(每丸重12g),1日2次。

定坤丹:系将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三七等制成大蜜丸。功能滋补气血,调经疏郁。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虚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1次0.5~1丸(每丸重10.8g),1日2次。

参茸保胎丸:系将党参、龙眼肉、菟丝子、香附、鹿茸、阿胶等制成水丸。功能补血安胎。用于身体虚弱、眩晕头痛。口服,1次15g,1日2次。

参茸天麻酒:系将人参、鹿茸、天麻、枸杞子、茯苓、何首乌等制成酒剂。功能补气益肾。用于气虚肾亏、神经衰弱、眩晕头痛。口服,1次15ml,1日2次。

参茸大补膏:系将红参、鹿茸、白术、五味子、当归、陈皮等制成煎膏剂。功能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用于成人体虚、气短心悸、腰膝酸软、食减肌瘦。口服,1次20~30ml,1日2次。

参茸片:系用红参或生晒参与鹿茸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片剂。功能补气血、益心肾。用于体虚神怯、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口服,1次3~5片(每片重0.17g),1日2次。

参茸王浆口服液:系将人参、鹿茸、蜂王浆制成的液体剂型。功能补气益脾、温肾壮阳、生精养血。用于阳虚胃寒、肾虚遗精、头晕目眩、腰腿疼痛、久病体虚、食欲缺乏、神经衰弱等。口服,1次10ml,1日1次。

龟龄集胶囊:系将人参、鹿茸、海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脑、牛膝、锁阳等粉碎后制成胶囊剂。功能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遗精、腰膝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泄泻、食欲缺乏。口服,1次0.6g(每粒重0.3g),1日1次,早饭前2h用淡盐水送服。

益髓颗粒剂:系将熟地黄、枸杞子、丹参、巴戟天、鹿茸、山茱萸等制成颗粒剂。功能益精填髓、补肾壮阳。用于脊髓空洞症及其他脊髓疾病等病症引起的腰酸腿软、肌肉收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等。开水冲服,1次7.5g(每袋重15g),1日2次。

含鹿茸的复方制剂还有很多,诸如补肾健脑的脑灵片、益脑片、强身健脑片等;温肾壮阳的补肾斑龙丸、三宝胶囊、三肾丸、参茸多鞭丸、龟鹿滋肾丸、阳和春酒等;养血调经的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茸坤丸、赞化鹿茸丸、参桂鹿茸丸、鹿茸鹿胎膏等;保胎的嗣育保胎丸;强筋壮骨的西汉古酒、健身药酒、参茸追风酒等;补气养血的参茸固本丸等。

(二)对鹿茸重要功能主治的认识

中医药学认为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其重要功能是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广泛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阳痿、遗精、冲任不固、崩漏失血、神疲、健忘失眠、肢冷、腰酸、尿频以及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行迟齿迟等病证。对照现代医学,可用于性功能衰弱(阳痿)、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崩漏)、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神经衰弱症(失眠、多梦、惊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老年性痴呆、胃溃疡、食欲缺乏以及脑部外伤、骨折等。

(三)对鹿茸壮肾阳的认识

中医认为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组织起温煦、推动作用;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组织起濡润、滋养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凡用鹿茸者,必是肾阳虚;若为肾阴虚者误用,必致火上加油,病情恶化。中医说“阳虚生外寒”,肾阳虚者之所以寒,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同肾上腺皮质浓度下降,甲状腺素水平低下有关;在生殖系统方面,同血浆睾丸酮含量下降有关;在能量代谢方面,同红细胞泵活性明显下降、三磷酸腺苷等分解产热减少有关。

近几年有关鹿茸的研究,侧重在性激素样作用方面。经研究,鹿茸似无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鹿茸组织中睾丸酮含量很低,只有外周血液血浆中睾丸酮的1/25,鹿茸组织又无合成分泌激素的功能,因此,鹿茸的壮阳作用,不能单纯用性激素来解释,也许是鹿茸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鹿茸中的孕酮,是胆固酮合成睾丸酮的中间产物。雌酮、雌二醇都是由睾丸酮芳香化而来,其量甚微,也不能简单地说与调经作用有关。

我们研制的“阳和春酒”含鹿茸量不多,经药效学试验,能明显地提高雄性大鼠血清睾丸酮的含量,也能明显地增强小鼠性活动的能力。笔者认为这是含鹿茸的复方的综合作用,不能把壮阳作用都归功于鹿茸一味药。

总之,不能把壮肾阳的作用,局限在偏重于性激素样作用的研究。今后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创制阳虚动物模型,加强壮肾阳多指标的药理学研究。同时,也应重视肾阳与肾阴两者的关系,相互协调、相对平衡的动态研究。

(四)对鹿茸益精血功效的认识

中医说的“精”,是指肾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来自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自饮食中的精华部分,即饮食之精微。肾藏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本源。由于鹿茸益精血,故与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关系密切。鹿茸水提取物,对小鼠有促生长作用,对大鼠前列腺和精囊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这些都与中医药理论相一致。

中医认为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水谷精微所化生,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循行脉中,能营养和濡润全身各脏器组织。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充盈,血脉调和,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才能灵敏;血虚可引起精神衰退、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不安等症。由于鹿茸益精血,临床常用于血虚证(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能使血象和临床症状很快改善。动物实验也证明其有促进骨髓造血和提高外周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作用。对肾性贫血所引起血清氨基酸浓度降低也有升高作用。鹿茸中的多肽类化合物,有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血虚引起健忘,精亏引起脑髓空虚,进而使健忘加剧,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益精血最好。我们曾用含鹿茸的复方增智颗粒剂治疗老年性痴呆,取得初步疗效;经动物实验,增智颗粒剂对氯氨酮、东莨菪碱及乙醇造成的动物记忆损害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药效学实验结果同临床效果一致。

含鹿茸的中成药,如脑灵片、益灵片、强身健脑片等,也是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的良药。

人老,主要是脑衰老。鹿茸总脂和次黄嘌呤能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同时使脑组织单胺类物质(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含量升高。曾有人报道鹿茸中神经节苷脂可能有刺激神经细胞生长的作用。鹿茸精对受伤家兔间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的三羧酸循环也有加速恢复的作用。总之鹿茸用于记忆衰退与老年性痴呆是很有开发前景的。

(五)对鹿茸强筋骨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补肝肾,就能强筋骨;鹿茸归肝、肾经,故能强筋骨;精血不足,筋骨就萎软,劳作过度、精血内耗,也可导致筋骨无力,神疲体倦。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由于体力超负荷透支,尤其运动员为夺取奥林匹克奖牌的超大运动量拼搏之后,往往十分疲劳,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是亟需解决的医疗保健实际问题。对此,可望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鹿茸的合理应用来解决。例如,我们曾试制一种不含违禁的类固醇类兴奋剂的保健品,只用少量鹿茸与几味中药,就能快速强壮身体、消除疲劳。初步做到既能预防、消除因过度疲劳而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又能发挥调动人体潜能,刺激人体激素的产生和分泌释放,起到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心血管、消化、造血、骨骼各系统功能的作用。

过去对鹿茸的药效学研究与中医药理论结合得不够,走了一些弯路。今后更应从鹿茸的中医临床应用出发,研究鹿茸的药理、药效,再从药理、药效作用反向寻找鹿茸的活性成分。我们认为,这也许是一条捷径,能达事半功倍的目的。

有关鹿茸的药理学研究,如鹿茸精、鹿茸口服液给小鼠灌胃10g,能引起小鼠肾上腺重量增加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这表明鹿茸对肾上腺有刺激作用。鹿茸的多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对肾上腺皮质的刺激作用有关。鹿茸精口服液能增强小鼠的体能,如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等。又如鹿茸精洛氏液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时,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幅度增大和心率减慢。这些科研成果与中医认为鹿茸有强筋骨、抗疲劳的认识是一致的。

(六)鹿茸临床应用宜忌述要

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鹿热潮的兴起,鹿茸制剂日益增多,治疗范围日益扩大,甚至有滥用的倾向,应该特别注意其临床应用宜忌。

由于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人到中年,肾气渐虚,中老年人服之,能温煦身心,振奋精神,增强体质,防病延年。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温补强壮药;但对小儿,因其本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般不宜用鹿茸保健。

鹿茸治病,只适宜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筋骨软弱而导致的疾病。凡肾阴偏虚、相火偏亢、阳盛有热、痰热未清、吐血下血、心火亢盛、梦交遗精、月经先期、色红量多、小儿鼻出血均不适宜。对照现代医学,凡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炎高血压、慢性肾炎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性功能亢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结核活动期咯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肝炎、肝功能不全、小儿肥胖症、小儿鼻出血等病症均不适用,应慎用或禁用。孕妇、产妇均应忌服。夏季天气炎热、暑湿不宜用。

(七)鹿茸现代药理研究概况

鉴于鹿茸在补益药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对其有大量研究报道,部分已如上述。其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强壮作用

经临床观察证实,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促进食欲。可促进幼年小鼠、雏鸡体重的增长,促进蝌蚪的发育等。

2.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能明显降低加速老化小鼠脑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可使加速老化小鼠脑和肝线粒体中SOD活性明显升高等。

3.延缓衰老

能抑制动物脑和肝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老龄小鼠灌服次黄嘌呤(鹿茸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小鼠脑中单胺氧化酶-A活性,明显增加小鼠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等。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灌服鹿茸提取物,可明显延长小鼠痛反应潜伏期等。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鹿茸精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中等剂量则加强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对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等。

6.增强免疫功能

能明显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炭粒廓清率等。

7.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实验表明,鹿茸对蝌蚪和小鼠有促进生长作用等。

8.促进创伤愈合

对动物受伤后的不安、兴奋等症状,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恢复等。

9.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给大鼠灌服鹿茸多糖,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型胃溃疡及结扎胃幽门引起的胃溃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等。

10.对性功能的作用

能显著增加雄性小鼠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可明显促进未成年去势大鼠的前列腺、精囊和包皮腺的生长等。

11.其他作用

显著延长正常或饥饿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提高小鼠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能明显提高大鼠、小鼠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对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起保护作用。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等。

【周超凡1995年7月在韩国汉城国际鹿茸会议上的报告文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