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声的舆论效应
鼓掌用掌声表达集体意志,诉诸一致意见,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肢体舆论。人们只有在公共场合,对受欢迎的人物或话题表示强烈拥戴或赞赏,才用掌声表达内心的愿望。单个人对他人表达欢迎或肯定的态度不会鼓掌,这种集体表意活动只有在众人场合下才能出现,是较普遍的舆论行为。
鼓掌在古代就被用来表示“欢迎”某人某事。据明朝典籍中记载:“臣正与诸生讲为事难一书,忽接杨涟劾(魏)忠贤疏,合监师生千有余人,无不鼓掌称庆。”[8]这段文字表明千余人赞成把魏忠贤这个奸臣轰下台,其意见一致是用掌声表达的。
鼓掌在今天应用于不同场合,表现出人们强烈支持、欢迎的情感,是“共同欢呼”的舆论举动。人们对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很少有人把它和舆论形态联系在一起。但是,每个人鼓掌并不是毫无意识的随意行为,对谁鼓掌,在什么场合,鼓多长时间,用多么响亮的掌声,都依据主观判断作出态度评价。在特定场合,鼓掌从来都是集体行为,正如前述,单独一个人无论怎样赞赏一种意见或一个人,是不会用鼓掌表示的。显然,鼓掌是一种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的表达方式。
掌声常常表明听众在会议上(包括集会)对某种意见的赞成,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遇到过掌声多次打断演说(报告)的情况。演说者的观点受到听会者的欢迎,同听会者的立场完全一致,就会掌声雷鸣。如果听会者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意见极有可能被带到全社会。有时掌声是对讲演内容的一种礼仪性评价,在每次讲演(报告)完毕,听众以掌声表示感谢,或给予肯定或否定(鼓倒掌)。演讲内容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成,掌声会热烈地响起来,如果讲演内容枯燥无味,不受欢迎,听会者便以稀稀拉拉的掌声应付一下。掌声就是态度,作为人们对客体的感应,构成具体场合下的群体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