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有了基础后,接着要干什么?就是要把你的心愿给发出来。老师常说,心愿一发,震动十方。
任之堂的所有成就,都是基于刚开始老师那份心愿。我们也是因为老师的心愿而感召上来跟老师学医的,这个大概就是同气相求吧。
那么我们学中医,要怎么发心立愿?我们只需要把医界里面最厉害的医圣、药王的心愿拿出来研读,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所以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背《大医精诚》与《伤寒论原序》,这两篇是医古文中的佼佼者,是医古文里面左右两只眼睛。一篇是药王的发心,一篇是医圣的立愿。
至于背的效果,该首推我们任之堂“背书第一”的阿发。他可以打坐背书到睡着。更厉害的是,他边干活边背书,背书熬药两不误。经常一边炒猪甲、薏苡仁,一边朗朗上口地背。三天下来,《大医精诚》就给他背熟了。搞得我们学医这么多年的人,都觉得汗颜惭愧,再不努力赶上,这个脸可丢大了。
阿发一上午,又是锤龙骨,又是炒薏苡仁,又是拍打,还要背书,一听到有活干,二话不说,只认真做,这就是他心摆得单纯,学的知识很容易入心的原因。
学东西就是这样,学不学得进去,靠的就是记忆背,可用不用得出来,靠的便是悟。在老师这里,一边要背医籍,一边又有很多临床运用的机会。
既背且悟,所以每天大家都在进步。
前面提到学医,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即《清静经》《道德经》;第二步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第三步,把发心立愿立好,如《大医精诚》《伤寒论原序》,这可是一辈子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看《中医经典要文便读》里面,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大医精诚》!把它放在首位,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高,那可是中医学子的眼睛。这双眼睛没点亮,中医的好多好东西都看不到。
那么第四步呢?就是边临床边回归经典。晚上大家跟老师吃饭的时候,老师就叫大家一起背《清静经》接龙,大家都背得很顺畅。老师点头说很好,以后把《任之堂中药讲记》讲好后,大家都有一定药学基础,我们就开始背《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时跟《清静经》的背法相同,用接龙的方法,你一句我一句,像道家弟子、佛家居士修学经文一样,我们学医也可用这种方式来修学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