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个病人,男,48岁,肩背痛两年,是俗话说的“五十肩”、肩周炎。50岁,阳气衰于上,头面就开始焦皱,肩膀气血流动,开始没那么灵活,很容易受寒邪,轻的血脉一收缩,则为痹痛,尤其是现在社会,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睡觉时肩膀很容易着凉,一觉醒来,活动就非常不利索。
他说他也用了很多外敷药,效果反反复复,也服用过中药,补气养血,都不管用,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治疗肩背痛,用外敷药,以及补气血通经络的思路,是常规的治法,如果思路对,三五付药就有效果。可你这个病,看似痛在肩背,其实病根在小肠上。你左手寸脉沉细,浮取不到,《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积聚。
病人左手寸脉浮取不到的,说明他小肠不通,很容易长息肉包块。
病人又问,大夫,这病根在哪?老师说,肩背为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你是手太阳小肠经不通,所以光按摩肩背部、敷药还不行,要保持小肠经的通畅。病在上,取之下。从你的脉象看,你的小肠可能有息肉。而小肠是目前医学检查的盲区,小肠有数米长,常规检查,上面下去只能查到胃,下面检查看到一段大肠,中间那一段最长的小肠,却很难探查到。
而中医正擅长于治疗这小肠问题,怎么治呢?
小肠经叫手太阳小肠经,为何叫太阳,就是要有足够的温暖,肠道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不畅,可致心脉痹阻,心阳虚衰。心阳虚衰,反过来又会影响小肠的气血供应,加重小肠积滞。
再看病人舌象,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舌下脉络瘀曲。结合病人所说,平时容易胸闷,所以心和小肠合治,再佐以通肩背药。
治法为:温润通肠,振奋胸阳,佐以引药入背。
方药为:火麻仁20克,猪甲15克,艾叶5克,苦参5克,金荞麦15克,红藤15克,银杏叶20克,红景天20克,瓜蒌20克,薤白15克,防风10克,姜黄8克,小伸筋草15克,葛根20克。3剂。
病人吃后,反映大便排得很通畅,是平常量的一倍,肠道排空后,胸中就没有以前那么闷了。背上疼痛也减半,那种刚开始来时不利索的感觉没有了。
这个方子前面六味药就是通肠六药,治疗病根在肠。病人左手寸脉不足,银杏叶、红景天,直接给左手寸脉心一股动力。瓜蒌、薤白,宽胸理气,专治胸痹。然后用上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这三味药再加上葛根是对标而治,缓解背部肌肉紧张,驱散寒凝肩背,寒主收引的状态。
老师说他用这种方法,不单治好了肩周炎、背痛的病人,还有很多慢性肠炎的病人,这方法,寒热搭配,攻补兼施,脏腑同治,心肠并调,治上不忘下,治下不忘上,心脏肠道恢复了,肩背痛自然就减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