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假话的社会骗局
假话是对客观事实的结论和说明完全不合实际,甚至捏造事实,谎报实情。假话与谣言是不同的,假话没有故事情节,是结论性的话语。如果问,你们市今年的经济形势好不好?用假话来回答,则把好回答为不好,或把全市的经济产值1500亿回答为1000亿,或用糟透了、失业严重这样的结论来说明。如果用谣言来回答,则编出一个事件来暗示国民经济不好的情况。比如,市长今年由于没有把经济抓上去,被省长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还要撤他的职。这是谣言,前者的回答则是假话。
假话是对事物的状态、性质、结果、数字等制造谎言,背离真相,是危害最大的不实言论。假话没有事实根据,带有欺骗性。一个人说假话,不会有很多人相信,一旦许多人、尤其是媒体传播假话,形成社会骗局,就会有许多人相信,因此假话的广泛传播能够形成负向舆论。假话的产生,可能是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或估计不足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有意捏造的。比如,某些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政绩,利用宣传工具发布虚假的统计数字,或把案件频发的社会治安状况说成治安良好,掩盖许多潜在的隐患。有人制造假话麻痹人们的思想,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唯意志论、上欺下瞒和冒进急躁情绪长期主宰某些人的头脑,新闻报道讲了不少假话,制造了大量社会骗局。这些假话一经宣传,受到一些群众的赞成,形成舆论热潮。世界是真实的,物质的存在一口气吹不出来,假话支撑的舆论危害人民和国家。舆论如果歪曲客观事物,违反物质运动规律,就会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界不只帮倒忙,而是推波助澜,带头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实际上,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某个人或某些人脱离实际去谈天说地,但对于大众媒介或社会公众人物,就得加以约束,因为他们的言论对公众活动有重大影响。政府官员与大众传媒注重言论的客观分寸,防止奢谈政治与经济的危机或繁荣,才能有效地避免假话,引发错误的舆论。
告别假话,要相信人民群众,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脱离实际,不愿听取群众的真话,必然产生大宗假话的鼓吹者。认真考察人民的声音,聆听民意的箴言,才能识破假话吹起的舆论泡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从事具体活动,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最了解社会问题的症结。他们每天接触衣食住行这类生存问题,生活在真实状态中,深知虚假言论的危害。政府官员如果不深入人民群众,不掌握第一手实际材料,便无法形成正确的意见。彭德怀在假话风行的年代之所以能上书直言,因为他走遍了六大军区、10个省,深入到矿山、工厂和农民的草屋,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对群众的生活处境深有感触。防止认识客观事物的误差,遵循认识来自实践的法则,是彻底克服假话泛滥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