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意的自我整合

民意的自我整合

时间:2023-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意整合中,有两个舆论因素值得重视,一是意见领袖,二是舆论机构。这个体系就像一张网,为民意的整合提供广泛而有力的路径,网罗个体意见汇集为巨大的舆论声势。
民意的自我整合_舆论学概论

二、民意的自我整合

人类总是拥有某些共同因素,使其在某些方面协调起来,达到相当程度的一致。这包括共同的生活环境、自然资源的分享、人类生存的合作关系等等,这些共同因素是客观的,涉及每个人的生活和利益。人类的权利意识、创造财富和获取利益的要求,包含许多共同因素并不断地表露出来,构成民意整合的基点。

文化的历史沉淀是更为重要的共同因素。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形态与习俗长期形成了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构成民众对外界的认同和评价。这些共通性的理念使文化这一历史范畴成为人们衡量事物的共同标准,产生了对公共事物的一致认识,筑成民意整合的前提。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有时是模糊、模棱两可的,所以才有了民意整体的延时性和柔弱性。但当深藏于人们内心的标准形成社会规范时,个别行为违背这样的标准,无异于向人们的固有观念宣战,民意便会马上作出反应,启动意识的整合程序,使优势意见开始积聚。

民意之所以需要整合,是因为民意有自身的属性和弱点。民意由许许多多个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和分散性的双重特点。整体性是外在表现和内在要求,而分散性则是一种先期的自然状态,在民意形成后除了集会表达整体意志之外,也基本是分散叙说自己的意见。民意的外在形式是共性意见的合成,但分散的表达构成了分裂性,只有整合起来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最初民间议论圈的交流拉开民意整合的序幕,意见领袖的指引和发动时常把民意推向一个个集结状态,民意测验和大众传媒的报道和推动,也能体现不同规模的民意整合形式。

民意整合是人民的自身运动,基本形式是议论圈的扩大和蔓延,意见领袖的发动不过是提高了其组织化和规模化的程度。民意的整合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环交叉的起伏状态,具有逐渐显露的过程。当民意的整合发生挫折时,多以静态的、迂回或弱化的方式拓展。民意处于低潮是为了保存力量、伺机而动;迂回则是以退为守,以守为进。民意在低潮中积蓄一段时期,涌现出它的代表人物及意见领袖,民意整合就进入组织化活动时期。

民意在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或出现突变,巨量的整合一般需3个月至半年以上的时间,除非重大事件发生,它的意见指向才能发生快速的变化。美国的“9.11”事件是个很好的例证。在该事件之前,美国民意长期受历史与道德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美国人对政府的战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但这一重大事件等于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发动了战争,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打破了一直坚守的信念。这场空前的灾难,不仅没有将布什政府击垮,布什反而借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彻底扭转了民意,支持率一路飙升至90%以上[3]。战前的民意测验表明,民众支持布什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政策达到了民意指标,经历了约3个月的时间(“9·11”事件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英美联军攻打阿富汗在当年的12月末,2003年3月20日攻打伊拉克)。但在伊位克战争后,布什政府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由打击恐怖主义变为长期军事占领,误杀了数万平民,许多政治和军事行动严重损害了这两个国家和美国人民的利益,民意对布什的支持率逐渐下滑,到2008年11月,支持布什政府的舆论指标仅有24%。原来的民意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民意整合中,有两个舆论因素值得重视,一是意见领袖,二是舆论机构。意见领袖就像一面旗帜,及时发表令人震撼的言论,与其意见一致的人不再沉默,民意的扩展与汇聚开始活跃。每个国家都有为数众多的舆论机构,意见领袖借助这些机构发挥中坚作用,构成密集的意见交流体系。这个体系就像一张网,为民意的整合提供广泛而有力的路径,网罗个体意见汇集为巨大的舆论声势。各种民间组织,当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在民意整合中不断激活和发动舆论,同时融入民意,构成民意的重要主体。这时,舆论机构成为民意最有力量的工具,使民众的意见目标清晰而彻底,大大缩短了民意整合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