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落浮现定律
民意分布在整个社会,它的显现最终由民间的一个个议论圈体现出来。即使舆论领袖、社会精英利用媒体发表高见,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公众的呼应,议论圈没有出现在街头巷尾,民意仍然没有形成。只要民意存在,必定通过一个个倾吐意见的群落表达出来,每个群落都以议论圈的形式展现民意的实体。
在微观环境中,常常由多人坚持和发表一种意见,言谈共叙,交流互动,对公共事务议论不休。这类社会小群体既是群体舆论的发源地,又是各种舆论群落的参与者,表现为民意的局部状态。在一定场所工作、学习或活动的人,都可能自由地、长期地结群谈论社会问题,他们的一致意见是整个民意的回声,同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态度一致,便构成民意的细胞。民意总是由无数社会群落从事表意活动,人们能够看到、听到和触摸到它的存在,这就形成了民意的群落浮现定律。如果有人发表意见,说这个意见代表和反映了民意,但在社会各地却没有出现表达这种意见的群落,是在冒充民意。反之,只要表意群落出现在社会各个角落,而且持有共同态度,标志民意已经存在,不承认民意则是徒劳的。
经常结议的群落,具有很强的聚合力。在共同体内,人们结成固定的舆论群定期或不定期地谈论公共问题,热衷把突发事件作为谈资,构成民意活跃的气氛。舆论群是自发集结在一起发表见解的群体,构成议论圈的表意公众,包括固定舆论群和随机舆论群,民意群落是若干舆论群的别称。固定舆论群是由聚集习惯和“谈得来”的人所构成,是联系较为紧凑的民意主体。每当社会问题悬而未决或发生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把大家调动起来,集结在某个场合谈论共同关心的议题。由于群体成员相互认识,有的达到无话不说的程度,固定舆论群经常集聚,奠定了民意的牢固基础。
群体舆论议论的是周围发生的事,缺少公共价值,而民意的议题则是社会公共事务。对单位或邻里的事务,或眼前刚发生的事件,人们聚集一起议论表现出津津有味的兴致。这种对局部中的具体问题、在狭小场合出现的结群热议,叫做群体舆论。群体舆论多在人们习惯性的场合出现,例如办公室、走廊或居民大院,擅长搬弄是非的人常把一个单位搅得人心涣散,也有些正派人赞扬好人好事,抨击劣迹。民意和群体舆论经常交叉在一起,后者可能向前者转化。群体舆论也有突发性,大街上的交通事故,商场中售货员同顾客的纠纷,邻居的跳楼自杀,都可能吸引一群人围观议论,这种随机舆论群经常出现。
民意群落在不确定的社会空间出现,呈现议论的随机性。在火车里、飞机上、广场、胡同或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互不相识的人由于外出、休息或其他因素聚集一起,形成结构松散的意见群落。这种随机舆论群对社会问题交换观点、互通信息,或共发牢骚,对公共问题产生共鸣。由于公共事务的吸引,本来互不相识、也没有料到相聚一起的人持有相同意见;他们在发表完见解后立即走开,群体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陌生人群中出现的这种意见群落,标志民意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任何力量已无法阻止它的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