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治未病”战略的实施,并不表示人类从此可以不再遭受疾病的磨难了,其本质一是为我们与疾病作斗争提供了一种新的智慧和谋略,可以指导我们在实现医学目的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另一是要求每一个人将参与临床实践作为人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否则,人生将很难完满。这也是实施“治未病”战略的基本条件。只有从人的生命及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来,才有可能从“治未病”战略中得到切实的好处。可以肯定的是,“治未病”战略的实施将是每一个人顺利度过一生的可靠保证。
其次,要注意克服一种认识,即认为要实施“治未病”战略,只要充分发展医学科学技术就行了。当然,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治未病”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的必要的条件,缺此是不可为的,但有此也是远远不够的。“治未病”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战略的一部分,需要全社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发展。而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即对世界和自己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因此,立足于“治未病”战略看临床实践,也能够认识到参与临床实践是人生达到自由的一条途径。
将临床实践确定为医学战略的出击方向是实施医学战略转变的第一步,将医学走向治未病确定为医学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医学最高目的在医学实践领域的直接体现。但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医学科技发展的事,更主要的是这需要整个社会的转变,包括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到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好在临床实践是个人的,而整个社会又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所以,转变了观念的、具备生命自由的人们从现在起就应当行动起来,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健康人生,在从走向治未病战略的转变中获得更多好处的示范带动下,最终将使社会整体转变医疗战略。
————————————————————
〔1〕 吕维柏、邱仁宗:《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战略》,《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3期。
〔2〕 王海明著:《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98页。
〔3〕 罗国杰编:《人道主义思想文库》,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
〔4〕 [美]罗伊·波特等编著:《剑桥医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5〕 [美]托马斯·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6〕 彭瑞骢主编:《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7〕 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8页。
〔8〕 彭瑞骢主编:《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9〕 彭瑞骢主编:《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10〕 钟义信著:《信息的科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0页。
〔11〕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杜比宁著:《人究竟是什么》,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2〕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杜比宁著:《人究竟是什么》(前言),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13〕 [法]埃德加·莫兰著:《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14〕 [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15〕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16〕 转引自[日]松本文六著,李兆晖译:《医生的艰难选择》,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17〕 [日]松本文六著,李兆晖译:《医生的艰难选择》,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18〕 [日]松本文六著,李兆晖译:《医生的艰难选择》,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
〔19〕 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20〕 刘易斯·托马斯著:《细胞生命的礼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1页。
〔21〕 [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22〕 《冯契文集》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24〕 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3页。
〔25〕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杜比宁著:《人究竟是什么》,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47~148页。
〔26〕 《冯契文集》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96~397页。
〔27〕 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28〕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杜比宁著:《人究竟是什么》,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29〕 《冯契文集》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
〔30〕 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页。
〔31〕 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页。
〔32〕 刘立群著:《超越西方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03页。
〔33〕 何卫平著:《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6页。
〔34〕 何卫平著:《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6页。
〔35〕 《冯契文集》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89页。
〔36〕 《冯契文集》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90页。
〔37〕 何卫平著:《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6页。
〔38〕 刘鸿武著:《人文科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39〕 何卫平著:《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页。
〔40〕 《冯契文集》第三卷《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41〕 吕大吉著:《人道与神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页。
〔42〕 王海明著:《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03页。
〔43〕 [法]埃德加·莫兰著:《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4页。
〔44〕 《医学进步将给人们带来什么?》,《参考消息》2000年5月10日,第11版。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预防医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