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临床实践的主客体

医学临床实践的主客体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均离不开主体、客体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医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患者就是实践的主体,他们之间结成的与疾病作斗争的关系是共同体的关系。也正是这种临床实践主客体在患者身上所体现的同一性,将赋予临床实践在人生实践过程中独特的意义。医学临床实践实质上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甚收获超过了金钱,甚至超出了健康本身,是人生一笔无形的财富。

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均离不开主体、客体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医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患者就是实践的主体,他们之间结成的与疾病作斗争的关系是共同体的关系。随着对主体的深入研究,就能够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医学临床实践主体角色丰富内涵的揭示,对改进和增进临床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疾病痛苦承受者的患者,又是临床实践的客体。也正是这种临床实践主客体在患者身上所体现的同一性,将赋予临床实践在人生实践过程中独特的意义。

对临床实践的主客体作静态分析,就会发现,作为实践主体的医生和患者所相对的客体是处在既往不自由状态中的患者,作为实践主体的患者代表的是要求人生进步的人。而当医生和患者结成医患共同体面对共同的处在不自由状态中的患者(客体)时,就又会出现一种新的更加复杂、微妙的主客体关系。至于要动态地看出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临床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就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到临床实践中去了。

既往的观念认为,临床实践完全是医生的事,患者的义务就是付费,用以换取临床医生的医疗服务,而他自己不再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从临床的实际看,这种观念显然是片面的。医学临床实践实质上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甚收获超过了金钱,甚至超出了健康本身,是人生一笔无形的财富。这就如同教育实践活动一样,你很难想象教育实践活动是不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单单由教师就可完成的事情;也很难想象受教方只要付出金钱,就能得到想要的知识和能力。教育是一项教学相长的创造性劳动,师生朝夕相处,传道、授业、解惑,相互交流和砥砺,浇灌出的无疑是一朵朵智慧之花。这种超越金钱、超越具体目标的结果,皆缘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临床实践活动中的医生和患者,他们之间在人格、精神上的平等,在心智上的探求、身体上的力行。平等的、独立的主体地位是导向人生自由的起点。

对临床实践而言,医患是一个整体,但他们又保持着各自平等、独立的主体地位。这为将他们分别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实际上,临床实践也对医患双方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要求,当他们各自的主动性、能动性都得到极大发挥的时候,就是实现临床实践目标、达成医学目的的时候。医患共同体为他们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能动性提供了最好的形式载体,同时,医患共同体也为我们考察临床实践主客体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对于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关系的进一步认识,王永昌在《实践活动论》一书中做了很好的总结,相信对我们理解临床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会有帮助。“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后果,主要取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人们终于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应该建立起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全面的、双向的实践关系。这主要包括:主体与客体之间彼此共存的关系、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适应的关系、相互服从的关系、相互尊重的关系、改造与保护相统一、索取与给予相统一、占有与塑造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利用与再生相统一、利真善美相统一等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是历史的、发展的,是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进化过程。追求和确立起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的、全面的实践关系,这是现时代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运动的理想目标。”〔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