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痨病理治疗谈

虚痨病理治疗谈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痨”(肺结核)古称上损于肺;肠痨(肠结核)古称中损于脾;肾痨古称下损于肾。有少年砍伤,损及肾经。至于肠痨中损之病,古称脾虚脾弱。神经及各组织,均失营养,遂现贫血之象。国医诊断,侧重症状,而推知其内部之变化。此为积久之经验,定为规例。故治疗专注重于灭菌。国医则注重于脏气之虚实,投药以补偏而救毙。故虚痨之治疗,国医药效,较为高超耳。

虚痨病理治疗谈

“肺痨”(肺结核)古称上损于肺;肠痨(肠结核)古称中损于脾;肾痨(内分泌腺体病)古称下损于肾。三者西医谓鸿沟界划,绝对不同。中国医学书上之论虚痨,每连类而及,如咳嗽、吐血,久而不愈,上损于肺。肺不能“吐故纳新”,体内之“荣运”、“循环”、新陈代谢,因而失职。遂连及消化功能停顿,致起食后胀满,腹鸣便溏,叫做上损及中。盖以肺之呼吸系病,而影响脾之消化系,以及心之循环;脑之神经、肾之内分泌,各统系无一不受其累,此所谓上损及中,过脾不治。肺病第一期,病专在肺,连及神经循环谓之第二期,至坏及消化功能,叫做末期,已属不治矣。有少年砍伤,损及肾经。(内分泌)精涎涸枯,“腺体”及血液起救济使用而兴奋,遂生虚热。由“虚弱”引起“肝阳”(即神经虚性兴奋),肝旺乘脾(神经影响消化)。此所谓下损及中,过脾不治。肾病亦当分为三期。至于肠痨中损之病,古称脾虚脾弱。由于“饥饱”“劳役”“寒湿”久困,胃肠消化机能衰惫,日久而竟致败坏。于是不食而多泻,肌瘦萎黄。血无资生,则心之循环无由供给。神经及各组织,均失营养,遂现贫血之象。心悸头眩,神经性疾患亦来。至末期可累及肺,又可累及肾,故虚痨之病,每肺脾肝心肾连类而病,故难以鸿沟之界划耳。

国医诊断,侧重症状,而推知其内部之变化。此为积久之经验,定为规例。按证投药,颇为准确。至“肺结核”与“肠结核”,虽由于结核菌为患,要皆因脏气先病,因病而虚弱,失却抵抗能力,故适于结核菌滋长发育,一任其为肆虐之场所。

西医诊断,以病原菌及病灶(局部病所)定名。故治疗专注重于灭菌。但灭菌缺乏特效之良药,于是空气、日光、迁地、疗养等法尚焉。国医则注重于脏气之虚实,投药以补偏而救毙。如《内经》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其精”“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是也。盖西医为消极地祛病,病终不能去。则退而谋适其自然之养疗。国医为积极地俾助生理之抵抗,调适体功之救济,如大黄虫丸之逐瘀,以治干血痨潮热,是去其障碍,以调适其生理。小建中汤之温养,即振其生活之机能,扶助其抗病之能力,以排除细菌,使不适繁殖也。故虚痨之治疗,国医药效,较为高超耳。

[《医学杂志》1931年第60期第40-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