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值得重视的民间药
所谓“民间药”,系指国内外民间作单方应用,行之有效,而药材市场尚未普遍供销的草药。实际上这些草药在我国《本草纲目》中大都早有记载。笔者认为加强民间药的调查研究,开发民间药的资源,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下面姑列举数种,供医药界同志参考。
一、驱蛔药鹧鸪菜
距今四百多年前出版的《漳浦县志》(1530年)里已经记载鹧鸪菜。《漳浦县志》里说:“鹧鸪菜生海石上,散碎、色微黑,小儿食之,能下腹中虫。”《闽书南产志》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里均有类似记载。福建民间应用鹧鸪菜治蛔虫,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矣。
鹧鸪菜主产于福建漳浦、广东潮汕、浙江温州等海岸岩石间,尤其是汕头东面沿海较多。其学名经鉴定为 Caloglcssa leptieurii(Mont.)J.Ag.。在《孢子植物名称》中名“美舌藻”。地方名有“岩头菜”(浙江温州)、“蛔虫菜”(福建南部)、“鲁地菜”、“乌菜”(福建福安)、“池藻”(福建连江)、“竹环菜”(霞浦三沙)、“石疤”(广东台山)等。(附图1)
近据福建省中医研究所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组报道,采用蛔虫菜驱蛔虫有效率达87.97%,排虫时间最快者为服药后6小时,其中以24小时内排虫者为最多,最迟者为120小时。用法及用量为:100%之干草浓煎液,1~5岁者10毫升,6~10岁者20毫升,11~15岁者30毫升,16岁以上者40毫升,以上蛔虫菜均为一日量。据福建民间经验,三四月间采集的鹧鸪菜疗效最好。浙江温州医学院采用岩头菜治疗蛔虫病患者700余例,驱虫有效率达87.9%。当地民间经验是成人每日量鲜草四两作煎剂或作菜茹,无任何毒性反应。曾有服至4斤者,亦不致中毒。但曾有个别人服后出现肠鸣和轻度腹泻。
二、驱蛔药海人草
同类植物海人草Digenea simplex(Wulf.)C.Ag.大量分布于我国广东东沙群岛和台湾省兰屿等处。日本九州南部冲绳诸岛亦有分布。近年来日本开始在鹿儿岛县进行人工养殖。日本民间利用海人草由来亦较久。250年前日本出版的《和汉三才图会》就提到过该药,云:“味甘微咸,能泻胎毒”,以本品合甘草二味为日本民间历来泻胎毒必用之药。后来日本的汉方医师用来驱蛔虫。常以海人草、苦楝皮、大黄等配成复方,名鹧鸪菜丸,治一切胎毒、虫癖,或寒热如疟者,下蛔虫如神。(附图2)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输进大量的西洋医药,但医药学家们对本品的研究仍然孜孜不倦,做了许多工作。生药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本植物常有Caramium clavulatum Agardh及Jania decussato dichotoma Yendo和Jania adhacrens Lamouroux等藻类附着,其中前两种的驱蛔作用与海人草几乎相等,其后一种则效力更强。据近年研究报告,海人草的有效成分已确定为“海人草酸”(α-Kaini cacid又称Digeni cacid)C10H15O4N。专家们认为海人草的驱虫效果不比山道年差,且无山道年之副反应。是一种安全的驱蛔药,特别适宜小儿服用。日本三共、武田、盐野义等几家大药厂先后制成 Macnin,Digenin,Digeraxin,Neu Marukonin,Anthenin,Sauveran,Ascaris,Kaaisonin等各种驱虫新药。欧洲市场上有法国默克药厂出品的Helminal(蛔灭那儿)驱蛔剂,也是以海人草为原料提炼的制剂。过去我国市上盛行一时的伪药“宏兴鹧鸪菜”,据说开始曾采用东沙群岛所产的海人草为原料,后来的伪药中只含一点山道年而不含海人草的提出物。冒滥欺骗,屡出事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该伪药已被人民政府取缔了。
过去我国和日本许多文献中都将鹧鸪菜与海人草当做是一种。日本学者认为,九州与冲绳县和我国东沙群岛以及台湾所产的海人草就是我国古书里所载的鹧鸪菜。后经我国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证明,产于福建、广东汕头、浙江温州等处之鹧鸪菜经鉴定学名应为Caloglossa lepricurii(Mone)J.Ag.而不是东沙群岛产的Digenea Simplex。鹧鸪菜属于红叶藻科植物。藻体丛生,长1~4厘米,扁平而狭细,不规则的叉状分歧,常自分歧点生出假根,借以伏卧岩石上,节间为菱状椭圆形。新鲜时呈紫色,干燥后变为黑色。本种繁生于温暖地区岩石上,我国海岸南自广东、北至浙江均有生长。
海人草为松节藻科植物Digenea simplex(Wulf.)C.Ag.,藻体丛生,直立,高5~25厘米,圆柱状,不规则的叉状分歧,全体密被毛状小枝,但柄部因小枝脱落而裸露,固着器为盘状构造,新鲜时呈暗红色,干燥后变为绿或灰色。海人草的产地为台湾省兰屿和广东省东沙群岛。海人草与鹧鸪菜均为良好的驱蛔药,而且均大量分布于我国。据文献记载,日本药厂制造驱蛔药,每年所需海人草的数量达70万斤以上,而日本国内所产者仅占其中的10%,无怪日人所称“南支”产(实即我东沙群岛)占过去市场的一半以上。据调查报告,我国东沙群岛1933年的年产量约为50万斤,且东沙群岛所产海人草的质量优于日本任何地方的产品。海藻类驱蛔药用植物不仅有海人草与鹧鸪菜,根据外国文献,尚有树状软骨藻Chondria larmata(Kuetz.)Okam;这种海藻的驱蛔作用不下于海人草,且新的有效成分已被提纯为Domoi cacid。本品分布于我国台湾兰屿和海南岛的榆林港等处,且生于浅海,采集便利,这又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资源。此外尚有刺松藻Codium fragile(Sur.)Hariot,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Yendo,珊瑚藻属海藻 Corallina Spp.以及前述附着于海人草中的交叉窝柄藻Jania decussato-dichotoma(Yendo)Yendo等,均有驱蛔之效,而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诸海岸。上述数种藻类,据日本学者研究报告,谓均有驱蛔作用,其中有的藻类之作用且超越海人草之上。
目前,蛔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大力开展驱蛔工作是防治我国农村地方病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本草所载及民间习用之驱蛔药的种类虽不少,但供应量目前还跟不上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对于具有丰富资源和有确实药效之鹧鸪菜与海人草以及其他有效之海藻,我们的医药学家有进一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之必要。
图1 鹧鸪菜
图2 海人草
[《江苏中医》1962年第11期16-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