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药物介绍(二)
一、韭菜
韭菜为全国各地栽培的菜蔬,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叶细长而扁,丛生,质柔软,色青翠,气辛烈,割去后即再长,冬季以灰土壅培,则为韭黄,或称韭芽,炒食更肥嫩香美。根为块根,根及种子都作药用。
韭菜的成分和效用:
含有精油、硫化物、配糖体、维生素C等。韭菜为强精壮阳药,有兴奋、健胃、止血之功。
古代文献:
(1)陈藏器:主温中下气,补虚益阳,止泄血脓,腹中冷痛。
(2)《日华本草》:除心腹痼冷痃癖。
(3)宁原《食鉴本草》:温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4)孟诜:治胸膈噎病,捣汁服。治胸痹刺痛如锥,即吐出恶血,甚验。
(5)朱震亨用以治吐血、衄血、尿血,打扑伤及噎膈,捣汁饮,消散胃脘瘀血甚效。
(6)李时珍: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晕(急性脑贫血昏晕失神),洗肠疗痔与脱肛。
现代经验:
(1)慢性胃炎、胃痛、呕吐,以及食管疾病,包括食管痉挛等。韭菜叶或根,开水烫洗切捣榨汁,和少量黄酒,炖热饮服,每回半至一酒杯(约10~20毫升),一日两三回,见效后可逐渐增加剂量。食管癌、胃癌伴有噎食、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可用韭菜子与山豆根(广东山豆根)等份,共研细末,一日3回,温开水送服。
(2)盗汗、小便频数,多用于老年患者,或妇人体弱、带下、腰以下冷感、遗尿、尿频等。韭菜子3~5钱,配覆盆子、五味子、菟丝子、益智仁各1钱,酒水煎服;或为丸剂、散剂,热黄酒送服,每服2钱,日2~3回。
(3)肺结核患者,小儿腺病质(颈部淋巴结肿大),盗汗或夜尿多者,新鲜韭菜(或韭黄)煮鲜蚬肉(一种小蚌)或蚌肉,作美味羹汤(加调味料如一般做菜法),以其汤佐餐,非常合理有效。鲜蚌类或牡蛎(蚝)肉等,均对盗汗有卓效,且为营养品,唯蚌肉不易消化,宜喝汤少吃蚌肉。
(4)吐血、下血、妇人崩漏不止,新鲜韭菜叶或根捣榨汁一小杯,加温拌入等量童子小便(注意须刚尿出乘温服)饮服,有止血之效。
(5)慢性久下利或便血,新鲜韭菜煮粥食之,有止泄利、止血之效。
(6)男子阳痿、滑精,韭菜子酒炒研细末,仙灵脾叶煎浓汁,泛为丸,每服1~2钱,一日2~3回,食后服。曾有服7~10天见效,服药1个月治愈之例。
(7)新鲜韭菜汁可涂漆疮,叶或根捣烂,温湿包敷局部,可治外伤性软组织水肿。
(8)产后昏晕(大出血昏晕等),急用新鲜韭菜一把切碎,黄酒煮沸,冲入大口瓶中,乘热熏患者口鼻,有迅速回苏之效。
(9)痔疮、脱肛、妇女子宫脱垂,新鲜韭菜切捣煮浓汤熏洗患部,并作温湿布罨敷,持续行之,可促使患部收缩恢复。
二、鸡蛋
(一)鸡蛋壳的性质、成分和效用
蛋壳是石灰质所构成,石灰质也叫钙质,它含有碳酸钙、磷酸钙和一些动物胶质等。这种钙质通过鸡体生理活质而形成蛋壳(鸡有时因体内缺乏钙质生下软壳蛋,这时给鸡喂予虾壳、鱼鳞等含钙的食料,就很快恢复正常),所以蛋壳粉是一种有机钙,医疗作用比一般钙片好得多。把蛋壳磨成细粉,用于小儿软骨病(佝偻病),成人结核病和妇人怀孕时期等需要补充钙质的时候,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良药。
小儿软骨病,是体内缺乏钙质所造成,需要补充钙质和多晒太阳。
结核病的钙化和硬结,需要体内的钙质充分发挥其作用,才容易治愈。
妇人怀孕期需要形成一副胎儿的骨骼,这时母体要分离出多量的钙质来供应胎儿。如果孕妇身体虚弱,或者患有肺结核等疾病时,须补充以足量的钙质,才能保证母子健康,防止结核病的复发。
蛋壳粉属于碱性,内服有镇静止胃痛之功,并能中和胃酸,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胃痛、溃疡病等。如把鸡蛋放在酸醋里,浸一时期取出来,蛋壳会变软,这就说明了酸碱中和的道理。
用法:用沸水将蛋壳烫洗清洁,火焙燥,磨研成极细的粉,越细越好,成人每服2~3分,小儿照年龄递减,一日2~3次,餐后用温开水送服。
(二)蛋黄油的成分与效用
蛋黄油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脂,并含有维生素A及维生素D等,为一种滋养强壮剂,结核病患者可将其用作鱼肝油的代用品,蛋黄油之功效比鱼肝油更强,且无鱼肝油的腥臭气,不易妨碍胃肠,内服后容易吸收。对结核病、肝炎、神经衰弱和部分皮肤病的外用有效。据马文昭教授研究卵磷脂对皮肤病的作用称:卵磷脂能增进上皮细胞的机能和抵抗力,使表皮内白细胞增多,表皮细胞组织增强,并加速其深层细胞的成长。可见蛋黄油是一种优良的滋补药。1949年以前,医师们用蛋黄素来治疗鸦片烟慢性中毒患者,也是取其滋养强壮、增加抵抗力的作用。
古今文献对蛋黄油的记载简介如下:
(1)《千金方》:治鼠疮已溃(肛门结核成管成漏等,古称鼠疮),取鸡蛋黄蒸熟,放锅中熬黄令黑,先拭疮令干,以药纳孔中,三度即愈。
(2)《集验》:治烫火伤疮,熟鸡子一个,取黄炒油,扫疮上,三五日即愈,永除瘢痕。
(3)唐瑶《经验方》:治杖疮已破(古代封建社会有杖刑,杖疮是打伤皮破成疮者),鸡子黄熬油涂之甚效。
(4)《事林广记》:小儿头疮,煮熟鸡子黄,炒令油出涂敷之,又治天疱水疮等,均用鸡子黄熬油。《谈野翁方》:治耳疳出汁(中耳炎之类),鸡子黄炒油涂之甚妙。
(5)宋·苏颂云:鸡子入药最多,而发煎方特奇,刘禹锡《传信方》:以乱发鸡子膏治孩子热疮,用鸡子五枚煮熟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大一团,于铁铫中炭火上熬之,油出,取置碗中,涂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顷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婴儿丹毒皮肤湿疹之类),诸药无效,日益剧,蔓延半身,昼夜啼哭,不乳不睡,因作鸡子发煎用之,果如神效也。
(6)民间治阴囊湿癣(俗称绣球风),用蛋黄油搽擦,有卓效。
(7)日本民间验方:治原因不明之心脏瓣膜病,动悸亢进,脉搏歇止,行动心跳气促,甚至步行困难,服用蛋黄油即见效,脉搏心跳渐缓慢。
病例:一老人脉搏每隔4~5次即歇止一次,行动气促,服蛋黄油两天,脉搏即有改善,每隔20~30次才歇止一次,精神亦渐好转。又有伤寒病人出现心脏衰弱陷于危笃时,赖本品而愈,并称类似病例不少。
蛋黄油的用途:
用于肺结核、淋巴结核、肝炎、神经衰弱、心脏瓣膜病等患者,可作内服剂,装入二号胶囊,成人每回3~4个,一日2回,温水送服。
肛门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等穿溃不敛或成瘘管,外用塞入孔洞。
汤火烧伤、湿疹、头疮、阴囊湿癣、婴儿湿疮等外涂。
蛋黄油的制法:取新鲜鸡蛋煮熟,去蛋白,取黄揉碎,置锅中(铜锅或铁锅),于炭火上,用铲勺不住地拌炒。蛋黄屑由焦黄而变黑成炭,此时有焦臭气放出,再炒再熬,久之始有油出来,将焦滓移置锅侧,用铲轻轻压榨,油流向锅底,趁热取出,盛于碗中或玻璃瓶中,冷时凝冻而呈褐黄色胶状物。
熬取蛋黄油,开始如技术不熟练,火力不得当,可能要失败。先起试熬一至两个,俟有了经验,每回可多熬若干个。如技术纯熟,每10个蛋黄,可得油30~40毫升,二号胶囊(该胶囊西药房有出售)可装100多个。
三、鳅鱼
鳅鱼,一名泥鳅,生长于暖水池沼、水田里,身体圆柱形,长约数寸,形似鳗鲡而短,头尖、尾部侧扁,口边有须数对,体青褐色,无鳞,皮间多滑涎,常潜伏泥泞中。鳅鱼产卵在夏间,此时肉味最美,农民们常捕以煮食,甚肥美。此鱼之滑涎用来涂敷皮肤各种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消炎消肿功效。
用途:如丹毒、瘭疽、面疔、痈疡、乳腺炎、急性中耳炎、乳嘴突起炎、跌打损伤、关节炎肿痛、火伤、各种无名肿毒伴有红肿热痛等,将鳅鱼之滑涎涂敷患部。
民间流传有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用泥鳅滑涎治病的疗法,例如:取泥鳅若干条洗去泥污后放置碗中,加入适量砂糖搅拌(例如5条泥鳅中加入一汤匙砂糖),即用此糖浆涂布。亦有用纱布缝成袋,装入泥鳅,将此袋罨置患部。也有将泥鳅切去头尾,剖腹去肠杂及脊骨,用其背部贴患处,干则更换等等。有的书本上盛称它的疗效,强力推荐,笔者初甚怀疑,不敢置信,且考虑到这种办法不清洁,有感染的危险,后亲见一乡友膝关节炎肿疼痛,肿大如斗,涂此后很快治愈,诚不可思议。嗣于无意中见到一篇文献报道说,日本某医科大学实验室从泥鳅滑涎中分离出一种有强力抗菌作用的真菌,培养实验成功,已制出一种新型抗生素,定名“卡勒满新”,其作用比链霉素、金霉素强数倍。从此给这一民间疗法揭开了秘密。由此可知群众实践是科学研究无尽的源泉。
经验实例:
(1)一女童接种牛痘,感染了链球菌并发丹毒,患部红肿扩大,越过肩头,浸入乳部,高热、神昏,病势十分严重,用此贴布患部一昼夜,换药四五次,很快退热,至第五日完全治愈。
(2)一六十六岁男子,颜面丹毒高热疼痛,贴此一夜痛即止,红肿消退,两日痊愈。
(3)一小儿患左侧食指瘭疽,患部肿痛,哭叫不休,采用此法后迅速止痛,四日痊愈。
(4)一男性少年患急性中耳炎并发乳突炎,医院建议施行手术,患者在手术前用此贴敷耳周围,数日而愈。
(5)一患面疔之中年男子,唇部肿硬疼痛甚,经各种治疗均无效,用泥鳅滑涎涂敷患部,二十四小时后痛止而出脓,三日后治愈。
(6)一年轻女子患严重腋臭,于某年夏季突然两腋下红肿疼痛,原因不明。用此药涂敷患部,肿痛消退后,腋臭也大有改善。
此外尚有乳癌、翻花疮、火伤、漆疮、鼠咬伤、神经痛、风湿痛、白癣等治验的记载,笔者所亲见的有膝关节炎肿(外伤感染性)一例,丹毒两例,瘭疽一例,效果确实是显著的,但是在使用该疗法时须注意,夏季采用滑涎涂敷后,局部容易发酵出现恶臭气味。如何改善用法,还须进行研究。
四、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又名箭头草,为堇菜科多年生小草本,春季叶自根基部丛生,有叶柄,叶片形多变,有三角形,长椭圆形,线状广披针形,全株密被短白毛,主根粗而深,白色,三四月间抽长花梗,上端开五瓣淡紫色花,蒴果卵状椭圆形钝三角状,尖端截形,内有细小光泽的种子。
性味:苦辛、寒、无毒(《本草纲目》)。
成分:花含有一种蜡质,其中34%为饱和酸,主要成分为虫蜡酸。尚有醇类及少量的碳氢化合物。
性能:为消炎、消肿药,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用途:
(1)痈疽、疔疮、瘰疬、颈核、恶疮等,用生根捣烂贴敷患处,并以全草大量(干燥品一至二两,鲜草三至五两)煎服。一方用紫花地丁二两、金银花一两、生甘草三钱、桔梗三钱,煎作一日量,二三次分服,治面部口角极为重症的疔疮,至多三剂,大都痊愈。
另一方,紫花地丁三两、玄参一两、升麻三钱、连翘四钱、银花三钱、当归二钱、黄芪二钱、天花粉四钱、甘草一钱,煎服,治一切痈疡、肿毒,未溃则消,已溃则敛。亦有用鲜紫花地丁带根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贴瘭疽、肿毒等,效果极著。
(2)口中热疮及齿槽脓漏,鲜根洗净捣汁过滤含漱,一日数次有效。
(3)不眠症,用根(干根),一日六分至一钱,煎服。
(4)冻伤,全草(干燥品一两)煎汤湿布温罨患部,一日数回。
(5)急性关节炎,患部肿痛,全草大量(干燥品一至二两)浓煎作温湿罨剂,频频更换。
(6)蝮蛇咬伤,用根或全草捣敷患部,并煎汤内服。
备注:另外有一种紫花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国内中药材依地方习惯供应,该植物也有清热解毒作用,如向中药店购买干燥药材,很难区分这两种植物。上述应用,应以堇菜科紫花地丁为准。
[《江苏中医》1964年第5期23-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