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舆论中的新闻事实
多数新闻掩埋在社会舆论中,甚至由社会舆论自动发散出来。随时悉听社会舆论的声音,洞察舆论背后的动态,是新闻界采集和报道新闻不可缺少的专业要领。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唐山市11个农民雇车前往湖南郴州救灾,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赞,记者正是从舆论中了解这一感人的事实,报道了一条好新闻,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同时也是社会舆论的同化物,许多新闻在报道之前就存在有关的意见,在报道之后则产生更大的舆论反响。人们日常交谈反映出的思想动向,具有很高的话语频率。舆论传播的外显,呈现出广泛无名的意识现象,从人们的议论中记者可以获知很多重要事件。记者从舆论中捕捉刚刚出现的利害问题和重要事实,把思想伸向社会最新动态,再把重要的事实通过报道塑造出正确的意见,便形成正确的新闻舆论。社会问题如果涉及多数人的利益,一致意见便同时在不同角落出现,又向不同角落传播,构成意识发散的基本特性。舆论的产生和传播的多向性,从形式上看,表达意见的同时还透露某些信息的轮廓,因为多数人的表达总是简略而零碎,说出的事实也总是模糊不清。记者听到的议论,背后总是隐匿着一件值得报道的事实,反映出人们的道德、是非观念或正义追求。
新闻界注意考察舆论的强烈程度,对事实及其意义进行判断,是发现新闻事件的特殊渠道。我们强调从事实中发掘新闻,但还应强调从舆论中发现新闻,掌握扩展新闻线索的另一条渠道。以往,记者认识新闻的重要程度大都以编辑部的标准作出判断,难以避免对生活评价的主观性。如果以舆论目标来认识新闻事实,记者就能在社会评价中获知受众标准。舆论来自四面八方,除了受众的思想追求,还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蕴含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全面理解。受众掌握的事实越多、越全面,也就越容易发表意见,意见的正确成分也越多,这使受众的意见成为判断新闻事实的最好尺度。
社会总是处在运动和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舆论。每一种舆论的形成都是社会变动的结果,又和社会背景、意识环境联系在一起。人们的议论披露了新情况,触及了新问题,使记者能把握事实的新闻性及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对这一切,不深入勘察舆论就无法得到。记者根据人们的议论判断事实的重要程度,揭示社会矛盾的广度与深度,离抓住重大新闻已经不远了。由舆论发现新闻事件,再由新闻事实塑造意见,关键在于从社会舆论中挖掘事实的是非或利害因素。社会条件与人们的生存欲望从矛盾走向统一,始终伴随道德理念或政治信仰,展示出社会舆论的追求。记者从舆论中可以认识事件的社会背景,把新闻的主题确定得更准确、更深刻,从而写出激发或平息社会舆论的重要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