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因右耳后肿块40余年,近感增大不适,而于2013年3月11日至江阴某医院检查后告之有恶变可能,而后转院至上海某医院,于3月13日行切除术,经查左腮腺后可触及3.5cm×3.0cm肿块,质硬,病理示腺样囊性癌,术中发现周围淋巴结4枚,有1枚转移。术后放疗5次,稍感局部酸痛,原有高血压病史,出院回江阴后于2013年8月24日求我中医治疗。1个月后复诊,精神好转,稍感较前有力,大便已调,苔脉改善。后此方出入服1年,病情平稳。
冯某,女,75岁,江阴。
●初诊 (2013年8月24日)
患者因右耳后肿块40余年,近感增大不适,而于2013年3月11日至江阴某医院检查后告之有恶变可能,而后转院至上海某医院,于3月13日行切除术,经查左腮腺后可触及3.5cm×3.0cm肿块,质硬,病理示腺样囊性癌,术中发现周围淋巴结4枚,有1枚转移。术后放疗5次,稍感局部酸痛,原有高血压病史,出院回江阴后于2013年8月24日求我中医治疗。当时患者精神尚可,术后放疗后稍感神倦乏力,伴有便秘。苔薄中剥,舌略红,脉细弦。证属肺肝肾阴虚,痰火热毒内结,拟养肺胃阴,清热解毒散结。
西洋参6g(另煎) 玄参15g 天麦冬各15g 板蓝根15g
重楼15g 莪术15g 白芷10g 蜈蚣3条
夏枯草5g 浙贝母10g 灵芝10g 参三七5g
蒲公英15g 生甘草3g
30剂。
1个月后复诊,精神好转,稍感较前有力,大便已调,苔脉改善。原方加柴胡6g、生白术10g,以加强泄肝健脾。后此方出入服1年,病情平稳。
【按】本案患者为左腮腺癌淋巴转移。初诊时神倦乏力,伴有便秘,苔薄中剥,舌略红,脉细弦,为痰火热毒内结,肺肝肾气阴两亏之明征,故陈松育治以清热解毒散结,兼益气养阴,方药出入1年,获效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