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女,56岁,无锡人。
●初诊 (2012年5月19日)
进行性贫血10年,头昏、乏力。2002年始有头昏乏力、贫血渐进行性加重,在无锡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再障。2011年3月骨穿示局灶性骨髓纤维化可能。2012年4月25日骨髓示红系增生明显减低,幼红细胞族示呈纤维性组织局灶性增生,诊断为纯红再障合并局灶性骨髓纤维化。苔薄黄,舌淡红,脉沉细,感觉头昏晕,乏力耳鸣。证属脾肾亏虚,气阴两损,夹内火瘀滞。拟方滋补肝肾,养阴养血,益气健脾,化瘀生新。
生熟地各10g 山茱萸10g 菟丝子15g 牡丹皮15g
当归12g 虎杖15g 补骨脂12g 仙鹤草15g
丹参15g 参三七5g 枸杞子15g 墨旱莲15g
鸡血藤15g 炙黄芪20g 生白术12g 赤白芍各10g
炙甘草3g 生山楂15g
14剂。
●二诊 (2012年5月28日)
服药后便溏泄,日行5~8次。5月2日输血,现已近1个月,贫血渐加重,感头昏乏力,稍有耳鸣。舌淡,苔黄腻,脉细。拟加强健脾清湿热。
原方去虎杖、当归、枸杞子,加益智仁10g、椿根皮12g、神曲12g。14剂。
●三诊 (2012年6月11日)
药后腹泻便溏有减,日行2~3次,仍不成形,量较前少,伴肠鸣。已近1个月未输血,自我感觉尚可,已少感染。拟宗前法。
原方去墨旱莲、赤芍,加木香5g,生白术改为炒白术,大枣4枚。21剂。
●四诊 (2012年6月30日)
大便日行3次,质溏,贫血貌重,神萎乏力。苔黄腻,质略淡。拟补脾肾生血。
党参15g 生晒参6g 炙黄芪20g 炒白术12g
益智仁10g 补骨脂10g 白芍12g 木香5g
怀山药20g 黄芩15g 椿根皮10g 仙鹤草20g
煨诃子10g 炒当归10g 炙甘草3g 焦山楂12g
大枣4枚
●五诊 (2012年7月28日)
输血时间由1个月改到近2个月1次。刻下输血后已20日,稍感耳鸣头昏,大便溏渐转实。苔淡黄腻,舌淡。拟方培养肝肾,益气生血。
原方加鸡血藤15g。
●六诊 (2012年8月25日)
纯红再障,局灶性骨髓纤维化。苔薄,舌淡,脉沉弦。拟加强补肾活血以生血。
原方去黄芩、椿根皮、煨诃子,加熟地15g、川芎10g、丹参15g、参三七5g。30剂。
●七诊 (2012年9月22日)
西药已停3月余,输血间隔月余至2个月。一般情况可,刻下输血已1个月,稍感头昏晕,舌淡带紫,稍有瘀斑。
原方加虎杖15g、炒山楂12g,30剂。
●八诊 (2012年10月27日)
间隔50日输血,输血前血红蛋白35g/L。苔薄,舌略淡,脉沉细。拟补肾养血,化瘀生新。
拟原方加肉桂3g。30剂。
●九诊 (2012年11月24日)
纯红再障,西药已全停5个月,大便渐调,面色少华。舌淡,脉沉细。拟宗原意。
熟地15g 白芍12g 当归12g 补骨脂10g
怀山药20g 菟丝子15g 党参12g 炙黄芪20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益智仁10g 丹参15g
鸡血藤15g 仙鹤草15g 大枣5枚 肉桂3g(后下)
炒山楂15g 参三七6g 生晒参6g(另煎) 川芎10g
炙甘草3g
30剂。
●十诊 (2012年12月24日)
苔薄微黄多裂。间隔50日输血,输血前血红蛋白37g/L。现刚输血,输血量较前减少1/3,拟宗原法。
原方加龙眼肉10g,30剂。
●十一诊 (2013年1月26日)
间隔42日输血,输血前血红蛋白29g/L,头昏晕、乏力严重,今输血后仍面色无华,舌暗淡带紫,脉左沉细弦,右弦滑数。拟加强补肾养血,活血生新。
原方加山茱萸10g、制首乌15g、木香6g,30剂。
●十二诊 (2013年2月23日)
距上次输血(600ml)仅20余日,已有头昏耳鸣,舌淡,脉沉细。拟加强化瘀生新。
原方加紫河车10g、川芎10g,30剂。
●十三诊 (2013年3月30日)
此次输血间隔46日,输血前血红蛋白41g/L。刻下输血后1个月,一般情况可,苔薄,舌暗淡多裂,脉沉细。拟步原法。
2013年1月26日方去肉桂,30剂。
●十四诊 (2013年4月27日)
此次输血间隔34日,贫血致头昏、耳鸣、脑鸣、心慌,输血后得缓。苔薄,舌暗淡,脉沉细。拟加强补肾育阴,温阳益气生血。
熟地8g 山茱萸10g 当归10g 制首乌12g
白芍12g 补骨脂10g 菟丝子15g 炙黄芪30g
肉桂3g 仙鹤草15g 炒白术12g 丹参10g
参三七6g 生晒参6g 茯苓12g 陈皮6g
鸡血藤15g 大枣4枚 炙甘草3g
30剂。
●十五诊 (2013年5月25日)
隔41日输血,拟原方加味。
原方加虎杖15g、龙眼肉10g。
●十六诊 (2013年6月28日)
此次间隔50日输血,输血前血红蛋白25g/L,头昏耳鸣,服中药3月余,苔薄腻多裂。拟原方加强化瘀生新。
原方加川芎12g、红花6g,30剂。
●十七诊 (2013年7月27日)
一般情况尚可,舌淡,手指有血色,输血超出27日,脉细弦。拟滋补脾肾,益气养血。
熟地15g 山茱萸10g 补骨脂10g 当归12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炙黄芪20g 仙鹤草15g
石斛15g 菟丝子15g 制首乌15g 茯苓12g
陈皮10g 大枣5枚 炙甘草3g 炒山楂12g
参三七6g
30剂。
●十八诊 (2013年8月24日)
此次隔43日输血,现已输血后第五日。一般情况可,稍有脑鸣乏力,拟原意加强益气生血。
原方加党参10g,30剂。
此高龄再障合并骨髓纤维化,为极难治之重症,经中药年余调治,基本不用西药。输血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病情平稳生活能自理。
【按】本案再障属于中医“慢髓劳”范畴,骨髓纤维化属于中医“髓癥”范畴。两病合一,贫血愈重,愈加难治。本案病机为脾肾亏虚,气阴两损,夹内火瘀滞,治以滋补肝肾,养阴养血,益气健脾,化瘀生新为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