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D45、CD34、CD19、CD13、CD33、CD117、CD15、CD79a阴性,为B淋系和骨髓细胞群系混合表达,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细胞白血病,至今2月余,化疗2次。白细胞1.77×109/L,红细胞2.89×1012/L,血红蛋白95g/L。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已化疗2次。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化疗3次。本案患者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初诊时面目虚浮,胃脘不适,纳呆,苔薄白腻,舌暗淡,脉沉弦而数。

蒋某,女,61岁,江阴人。

●初诊 (2013年3月31日)

今年初始感头昏乏力,入江阴某医院查骨髓示原始+幼淋细胞占92%。CD45、CD34、CD19、CD13、CD33、CD117、CD15、CD79a阴性,为B淋系和骨髓细胞群系混合表达,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细胞白血病,至今2月余,化疗2次(DVCP)。刻下面目虚浮,胃脘不适,纳呆。苔薄白腻,舌暗淡脉沉弦而数。白细胞1.77×109/L,红细胞2.89×1012/L,血红蛋白95g/L。证属脾肺气虚,痰湿邪毒内蕴。拟方益气健脾补肾,化痰利湿解毒。

西洋参6g(另煎) 生黄芪20g 灵芝10g 夏枯草15g

浙贝母10g    法半夏10g 泽漆15g 泽泻12g

生白术12g    龙葵15g  蜈蚣3条 参三七6g

枳实10g     谷芽12g  麦芽12g

20剂。

●二诊 (2013年4月27日)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已化疗2次。现红细胞2.76×1012/L,中性粒细胞27.8%↓,嗜酸性粒细胞46.5%↑,周身红疹,口唇疱疹作痒,原有慢性荨麻疹病史。苔薄,舌红,脉细滑数。拟原方加凉血祛风之品。

原方加紫草15g、蝉蜕6g、生地15g、牡丹皮15g、生甘草3g,30剂。

●三诊 (2013年5月25日)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化疗3次。刻下骨髓抑制,近查血白细胞3.62×109/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206×109/L,中性粒细胞1.66×109/L。少许上感症状,稍有红疹出血,拟凉血解毒祛风。

生地15g     山茱萸10g 女贞子15g 墨旱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龙葵15g  紫草15g  蝉蜕5g

西洋参6g(另煎) 参三七6g  生白术10g 泽漆15g

夏枯草15g    浙贝母10g 谷芽12g  生甘草3g

30剂。

●四诊 (2013年6月28日)

已半月未行化疗,一般可,疲倦乏力,纳少,便可。拟原方出入。

原方加山药15g、灵芝10g,30剂。

●五诊 (2013年7月27日)

白细胞、血小板均下降明显,近发热,现住院治疗,发热退而未尽,拟原方加扶正疏解。

夏枯草15g 泽漆15g  浙贝母10g 玄参15g

青蒿15g  制鳖甲15g 炒白术12g 神曲12g

地骨皮12g 牡丹皮12g 天冬15g  麦冬15g

生甘草3g  重楼15g

20剂。

●六诊 (2013年8月24日)

服上药后发热均止。刻下脱发仍有,纳少神倦,化疗5次。现血象已渐缓,苔薄舌边齿印,口干,咽部不适。拟方养阴清虚火,少佐化瘀健脾。

西洋参6g(另煎) 灵芝10g  玄参15g  天冬15g

夏枯草15g     泽漆15g  浙贝母15g 龙葵15g

生薏苡仁15g    生白术12g 生黄芪10g 炙黄芪10g

参三七5g     谷芽12g

20剂。

【按】本案患者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初诊时面目虚浮,胃脘不适,纳呆,苔薄白腻,舌暗淡,脉沉弦而数。证属痰湿邪毒内蕴,兼脾肺气虚。陈松育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化痰利湿解毒。二诊见红疹,兼以凉血祛风为治;五诊时见发热,加用疏解;六诊见舌边齿印,口干,咽部不适,治以清虚火养阴,佐以化瘀健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