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某,男,66岁,郑州人现住南京。
●初诊 (2012年12月17日)
患者咳喘5年余,已有40年吸烟史,有慢性气管炎,咳嗽数十年。近5年来咳剧则喘,动则气促。2011年经江苏某医院胸部CT示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2012年1月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半月余,今年秋冬以来咳喘加重,2012年12月2日至某门诊诊治,服养阴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剂14剂乏效,于12月17日转至我处诊治。就诊咳嗽有痰,色黄质稠,口干咽痛,动则气喘。苔灰黄腻,舌红,舌背系带较紫,脉细滑数。证属肺肾两虚,而肺中痰饮,肺热内蕴,肺失肃降。拟方泻肺化痰、热、瘀,养阴定喘。药用:
桑白皮12g 葶苈子15g(包煎) 黄芩10g 南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3g 浙贝母10g 瓜蒌皮仁各10g
知母12g 杏桃仁各6g 地龙10g 丹参15g
紫菀10g 枳壳10g 桔梗10g 炙甘草3g
●二诊 (2012年12月24日)
服药7剂,咳喘得缓,胸闷心悸好转。
原方加地骨皮10g、坎炁1条,以清泻肺热与补肾纳气,标本兼顾,又进14剂。
●三诊 (2013年1月14日)
天气寒冷,少有哮喘心悸,苔灰黄腻渐化,而舌红转淡多裂。
原方去知母、瓜蒌皮仁,加温心、肾阳之品制附片5g以阴阳(心肾肺)同治。
●四诊 (2013年1月28日)
患者咳喘乃平,疾走时方有气促,原方去地骨皮加生炙黄芪各10g、陈皮6g又进1个月,因天渐转暖,原方去制附片及清热化痰之品,方用:
南北沙参各15g 麦冬15g 生炙黄芪各10g 杏仁10g
百部12g 苏子10g 葶苈子15g 丹参15g
款冬花10g 生白术10g 茯苓12g 坎炁1条
炙甘草3g
此方间断服用年余,在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之间病情平稳,近年天气严寒多变,患者未住过医院,未发过较重的咳喘。
【按】本案患者为慢阻肺,初诊于发作期,经治以泻肺化痰、热、瘀,养阴定喘而获缓解,后随证加减,经调治年余,病情平稳,足见中医药之功效及陈松育用药之妥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