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临床观察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癌症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特征。
例如,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阿尔伯森(P.Albertson)教授看来,某些前列腺癌简直就是“不治”之症,这个不治的意思是,不需要任何治疗也可以让患者长期存活。这听起来有点玄妙,却是阿尔伯森教授和他的同事经过20多年大规模的研究发现的。2005年5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
2009年10月,还是《美国医学会杂志》,又刊出一篇报道。20多年来,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癌症,如果放任不管,有时会致命,但许多小的癌瘤(或说小的癌症病灶),在未被检查,或未告知患者本人的情况下,放任不管也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往往会自动地停止生长或自我萎缩,甚至自己消失。
其实,北欧很早就有过类似研究。研究者用基因探针做探索性检查,研究女性乳腺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20岁左右女性的乳腺常是干干净净的,没有变异细胞。30岁左右女性的乳腺里,就会出现异常细胞,也就是蜕变(癌变)细胞,有时它们的比例还很高,可高达30%左右。在40岁的女性中,有40%左右的人的乳腺里可以见到变异细胞。而在50岁女性中,这个数字接近50%。但是,在60岁以后的女性里,这个数字开始下降。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女性发展成乳腺癌,大多数变异细胞回归正常或自然萎缩了。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事实,癌症是可能长期稳定地“待在”患者体内的,或即便有症状出现,患者仍然可以长期存活。
甲状腺癌也是典型的例子。正常成年人的甲状腺组织切片中,有高达17%的样本存在着微小的原位癌病灶。严格意义上讲,这17%的人已患了甲状腺癌,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作为资深病理学家引用的科研资料更令人瞠目结舌:将正常人的甲状腺组织做薄层切片,36%的组织中有癌变细胞。换句话说,36%的正常人是甲状腺癌的可疑患者。韩启德院士引用美国科研资料说明,在20岁男性的前列腺病理检查中,在10%的人的前列腺发现了可疑癌细胞。但这些人要么毫无察觉,要么已经因为其他原因而死亡。他们活着时,并没有医生对他们做出癌症的诊断,他们也没有出现不适或相关症状,更没有因此而活在恐惧中,他们和癌相安无事,日子过得坦坦然然。但如果告诉他们真实情况,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会因此忐忑不安,甚至真的死于癌症。
对这类现象,我们可以做出科学的解释。
癌细胞是人体细胞的蜕变,用遗传学家的话来说,它是细胞及机体在适应各种变异及压力时所发生的变异。举个例子,房子老了,房梁松动了,我们可以打个楔子帮助房子稳定,骨刺就是在骨关节不稳定时,身体自己长出来的“楔子”,癌症也是一种“楔子”,是机体自我稳定的产物。而且,它在形成的过程中,呈现出“钟摆效应”——摆动的一端是细胞的不断变异蜕化,相当于往“坏孩子”的方向发展;摆动的另一端则是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复归常态,回归“好孩子”,弃恶从良。后者就属于癌症的自愈或自我限制(自限)。
因此,细胞癌变不等于癌症,充其量是癌症前期、癌症先兆。很多时候,它都会在某个阶段止步,不再向恶的方向演进。而它即使仍在发展,也与我们以往的理解不尽相同,既不会一下子变成癌症,也不一定带来不可收拾的恶果,更多时候,它都需要一个走走停停的漫长过程,而只是到了最后阶段,它才呈现出山洪暴发状,不可阻挡。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最后这一部分,并因此谈癌色变,出师未捷,心先衰死。
癌症的发展具有走走停停的特点,这是我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的。在30余年临床生涯中,我发现许多患者的病情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甚至明显好转,如若被某种因素的激发,病情也会加速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只要努力控制一下,病情就又稳定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