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纽约时报》报道了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著名官司。2007年3月,49岁的护士朗尼在美国她自己工作的某医院做乳腺常规检查及活组织切片,确诊为乳腺原位癌,手术后接受了6周放疗。不久,她移居密歇根州,成为当地医学中心护士,并请该院肿瘤权威为她进一步治疗。结果发现:前面的手术、放疗、药物等,都是不必要的。她就把原医生告上了法庭。《纽约时报》深入调查后发现:依据针刺活检被诊断为乳腺原位癌的,有17%的错诊率,而原先认定活检的结果是铁板上钉钉子的。
苏珊科曼乳腺癌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乳腺癌治疗研究机构,2006年,该基金会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认为约有9万名被诊断为乳腺原位癌或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根本不需要创伤性手术、放疗、化疗。鉴于此,《纽约时报》采访资深的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肿瘤外科专家布莱韦斯,他警告乳腺原位癌患者“不要匆忙冲进手术室”。
无独有偶,2015年8月2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发表一项最新研究:被诊断患有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患者,接受放疗和乳腺切除术后,并不能降低死于该癌症的概率。
这个研究收集了美国547个县的,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病死率数据,通过筛查,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病死率一直都稳定。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4,患此病妇女所接受的手术、放疗、化疗都不能帮助她们延长寿命。研究显示,被确诊为乳腺癌的妇女,接受系统完整治疗后的乳腺癌病死率和大众的乳腺癌病死率持平,均为3.3%左右。报道称,35岁以下被确诊患有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妇女,病死率会相对升高。可见这一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异。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医学教授、著名健康专栏作家吉尔伯特·韦尔奇博士原本是位外科医生。他评论说,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看待和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或许不应被视作癌症,将之称作癌症危险因素似乎更贴切”。
北京301医院的江泽飞教授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西医权威,他谈到乳腺癌时说,“从100多年前开始人们坚持以‘根治’为主,总强调切得要彻底一点。但研究发现,所谓切得彻底不一定是治疗得更好,所以才有了后续不断地从根治到改良、保乳、重建和前哨淋巴结清扫这样‘越切越少’的一个演变”。
原因非常简单:根治术大大加剧了自身抗癌力的消损;而“越切越少”,则体现了驱邪尽可能不伤正(抗癌力)的中医传统原则,“正气存内,邪自可退”,留得了抗癌力,就保存了抗击癌症的自身根本能力。
然而,至今外科治疗癌症还有着迷信“根治”的现象,虽然“根治”在理论上有漏洞,实施中很困难,效果可能也不是最佳,但“根治”一词给人的错误诱惑,仍旧是很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