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脏从腑治,心胃同治

脏从腑治,心胃同治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脏与腑气化相通、疾病相连,六腑气机郁滞,常可导致心脉不通,出现胸痹。首先从位置上来看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两者仅一膜之隔。心与胃在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心是人体气血之大主,而胃为气血水谷之海,前者是流,后者是源,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构成了“心胃同病”的生理病理基础。赵老认为“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住“同病”与“同治”这两个词。

脏与腑气化相通、疾病相连,六腑气机郁滞,常可导致心脉不通,出现胸痹。首先从位置上来看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两者仅一膜之隔。心属火,脾胃属土,本身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火生土,阳明胃土必得心火的温煦才能生化不息,心火必得脾土的滋润才能制而不亢,反之,失去了相互制约则有子病犯母,母病及子的病理表现。心与胃在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心是人体气血之大主,而胃为气血水谷之海,前者是流,后者是源,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构成了“心胃同病”的生理病理基础。病理表现在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心失所养;脾胃升降失职,浊气攻心;肠胃燥结,腹气不通,神明失常;脾胃致心主血脉失常之病机,一为脾胃气结,阻塞气机,血流瘀滞;二为寒邪直中脾胃,寒凝气滞,心脉闭阻;三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郁久成痰,痰阻心脉。《症因脉治》载:“心胃相隔,然胃之大络名虚里,贯膈络肺,注于心窍。若中阳损伤,胃不和降,心胸满闷,呕逆频繁,此浊阴上逆,心脉不安。”

赵老认为“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住“同病”与“同治”这两个词。以冠心病为例,中医多为本虚标实证,依照虚为本,实为标,侧重治本的原则,治虚则成为治本的基础,即在一般的情况下,扶正顾本则是其“同治”的基础和治则,调理脾胃则成为“同治”的共性手段,这是因为脾胃的病理变化是造成机体致虚之根本,脾胃病变既可影响到胃,也可影响到心。因此,不论是由于心的病理变化影响到脾胃功能失职而引起“胃脘痛”,还是脾胃的病理变化影响到心的功能失调,都可以治虚为本入手,用扶正固本为主的治则。对冠心病来说,还当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因果关系,做到虚实并重,标本兼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