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认为动脉硬化所致疾病,多与痰有关。但目前对血瘀较重视,而对痰浊每易忽视。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痰浊与瘀血互结,互为影响,阻滞经脉。因此,要注意痰瘀交阻这一病机,痰瘀不可偏废。
首先痰瘀同源,痰和瘀血都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气机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和瘀血生成后又作为致病因素影响气机的调畅,形成各种病证。痰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而瘀血是血液运行迟缓和不流畅而导致,津液和血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内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说明津液和血液可以互为化生,故古人有“津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瘀血和痰浊,实为同物而异名。
其次痰瘀同病。痰形成之后,随气血而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由于痰的黏滞性质,必然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血滞不畅;体内的瘀血内存也必然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久而生痰。正因为血瘀之成与痰浊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痰与瘀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但两者又密不可分。追本溯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在生理上津血不仅同源,而且津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病理上必然出现“痰瘀相关”。
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则同治。赵老常说关于痰瘀交阻络脉一证,病程较为缠绵,单用化痰则瘀不去,纯用祛瘀则痰不化,必须痰瘀同治,治痰不忘瘀,治瘀须顾痰,采用化痰活血通络兼顾之法,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分化痰瘀交阻之势,逐步取得治疗效果。但在具体施治中当分清痰之来路与虚实。赵老指出:痰之来路大致有二:一为湿痰,由脾虚湿盛痰浊内生而致;一为风痰,由肝风灼液为痰。前者当以苓桂术甘、二陈、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温运以化痰浊,后者则用清泄化痰之法,常用二陈汤加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远志、枳实、竹茹、蛇胆陈皮末等。至于活血通络之品,一般多选用地龙、当归尾、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药、鸡血藤、川芎、三七等。痰瘀交阻尤当分辨虚实微甚及痰瘀之孰轻孰重。气虚为主,当以补气为先,佐以化痰活血之品,不可随便应用化痰逐瘀峻剂;气滞致痰瘀交阻,则宜先疏肝理气通络以折其势,再加用活血通络之剂,不宜用攻逐峻剂,避免伤正。痰多瘀少则化痰为主佐以活血,瘀多痰少则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总之,必须掌握辨证论治原则,具体分析,具体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